黃芷淵:亂局中的區議會選舉前瞻

2019-11-18
黃芷淵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dc1.jpg

如無意外,香港區議會選舉將在24日舉行。前提是,「無意外」。

且當選舉照舊舉行。逾千人將競逐452席,新增選民登記近40萬,總選民人數413萬。這屆選舉首次沒有自動當選的選區,以往數十議席自動當選的情况不再復見。除了區區有競爭,更有大量地區組織及政治素人參選。

這是一場在亂局中舉行的選舉,更有機會對香港未來的政治板塊造成影響,前瞻研判尤為重要。

社會運動效應 選舉競爭激烈

發起大型社會運動的主因,往往是對政府不滿。因此,社會運動容易對建制派的選情造成直接影響。

反修例風波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五個月。亂局持續,暴力升級,警民關係惡劣。但政府除了不斷譴責暴徒,止暴制亂工作仍主要落在警方頭上。

風波開始之初,主要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遊行示威為主。當時,非建制派就呼籲市民,要透過制度打破建制壟斷,並多次在遊行現場及各區派發選民登記表,鼓勵市民行使民主投票的權利。選舉策略勝於建制派。

進入風波後階段,暴力行動升級,社會撕裂越趨嚴重。激進示威者長期堵路,砸店舖地鐵,「私了」異見者,扔汽油彈,甚至以火燒人,以弓箭傷人。他們聲稱「和理非」不起作用,所以要提升暴力程度。大規模、長時間的亂局,必然對選情造成影響。很多人對政府有怨氣憤恨,「和理非」也聲稱與勇武派「核爆都不割蓆」,但實際上,極端暴力行為並不為大多數香港人認同,不僅僅嚴重踐踏法治,更擾亂社會秩序,影響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逐漸引起部分支持者厭煩。

建制派於是頻頻呼籲選民,要以選票反暴力,還香港安寧,拒絕讓香港繼續沉淪下去。

極端暴力行為造成部分民意逆轉是事實,但這並不代表逆轉的民意會促使非建制派的選票自動落入建制派的囊中。尤其當沒有自動當選的「白區」時,鮮有自動當選的非建制派並不受太大影響,但對建制派而言,選舉資源被分薄,選情將較為曲折。建制派不得不警惕。

地區工作及政治因素

區議會是地區諮詢組織,雖然與立法機關角色的立法會職能和性質不同,但隨著上一屆委任議員完全消失,全部區議員都由選舉產生,政治代表性也大幅提高。

歷屆選舉結果顯示,社會氛圍比較平靜時,激進政綱理念的政黨或候選人較難以得到支持。但發生大型社會運動或社會氣氛緊張時,候選人的政治立場或政治主張,就成為選民投票的重要考量。

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建制派在隨後的區議會選舉中嚴重受挫。2015年的區選,又緊接佔中事件後。多名泛民及建制重量級參選人落馬,輸給政治素人;「傘兵新秀」入席打亂傳統戰局。

回顧歷史,不少政黨團體都是在政治事件發生後整合產生。2014年雨傘運動後,香港催生大量「傘後組織」及被稱為「傘兵」的政治素人。不少新人和社區組織也在今年的反修例事件中頻頻發聲。

2015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高達47%,創下香港歷史紀錄。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投票率創新高,說明市民越來越重視區議會的功能與作用,形容「是香港民主政治非常好的實踐」。

按照現時的情況而言,這屆選情勢必比上屆更為激烈。數據顯示,8個選區出現5人爭一席位、23個選區有4人爭一席位。有些是現任區議員不爭取連任,有些則是刻意挑戰兼任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筆者預測,本屆的投票率很有機會逼近六成,再創香港歷史新高。

從近幾屆的區選結果可見,一些政治明星不敵扎根地區多年的對手,關鍵在於地區工作或經驗不足。區議員的宣傳資料常常出現「成功爭取綠燈延長5秒」「成功爭取增加3支交通燈」「成功爭取巴士站增設座椅」等。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卻對居民來說至為重要。選民即使未必贊同某候選人的政治立場,但若果他勤力做實事,服務於居民,又能為當區生活帶來改善,選民的一票仍然會給他。

區議會雖然變得政治化,但作為地區層面的議會,各項地區乃至影響社區的大型工程,都要得到區議會的支持才能提交立法會審議。因此,候選人當選與否,歸根究底仍取決於地區工作。

選舉佈局對各陣營的利與弊

上一屆區選中,多名建制派區議員僅以數十票險勝;這屆的選民人數再創歷年最多,平均每個選區更增加約500名年輕選民,對建制派選情造成一定壓力。

然而,建制派的優勢在於團結,非建制派內部分化則較為嚴重。

綜觀各區的候選人佈局,不少選區都有超過兩人競逐,同一陣營「鎅票」的情況便有機會發生。如果一區一陣營只派一人,勝算率相當較高,但如果同一陣營板塊有超過一人競逐,必然會分薄票源。加上很多單一選區的選民人數較少,相差數十票就會對選情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這場反修例風波中,傳統民主派和激進本土派也有很大分歧。傳統民主派不支持激進本土派升級暴力,激進本土派又認為傳統民主派過於溫和,在運動之初就與他們保持距離。

筆者預測,以獨立候選人出來參選的激進本土派,未必能取得廣大選民的大比數支持,但可能可以爭取部分俗稱「首投族」的年輕一代支持,催生反修例風波後崛起的政治素人。當然,這也容易分薄傳統民主派的票源,為選舉結果增添變數。

另一方面,按照特首選舉委員會的產生辦法,1200人當中有117票將由區議員互選產生。換言之,這屆區選結果更間接左右著2022年特首選舉的選情。以目前建制派參選人較多的情形來看,筆者推斷,非建制派要推翻建制派主導整體議席的局面,可能性並不大,但很大機會將對個別選區的政治板塊佈局,帶來逆轉。

反修例風波是香港回歸後最大規模的政治運動,這次的區議會選舉更是這場風波後首次大型選舉。如無意外,選舉將在數天後舉行。選民的心聲如何,就讓選票來說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劉業強希望各位市民特別是鄉郊居民,能夠在12月10日星期日的區議會選舉中把握手上的一票,投選心儀的候選人。

    劉業強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