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傑:壓力與腦
其實壓力真的無處不在,對成年人來說,我們可以透過改變環境或心態來減輕壓;可是孩子未有足夠心智能力,腦部發展也未成熟。因此,家長絕不能輕視壓力對孩子身心的傷害。
壓力影響身心
人類的下丘腦─垂體─腎上線軸(HPA),是神經內分泌系統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早於嬰孩期便已成熟。這系統能因應環境壓力來調節身體其他的機能,例如心血管活動、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及情緒行為等。過大的壓力會降低記憶力、免疫力、心智能力及專注力,情緒亦較容易失控,並影響社交活動。
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醫學及心理社會科學教授Melissa Sturge-Apple,在201位生活在破碎家庭中約兩至三歲的孩子身上,了解到壓力對孩子的影響。當短期壓力撲過來時,我們身體便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進而控制心跳速度等生理反應,以應付挑戰。但當受壓的情況持續,我們的身體可能會被推到兩個極端之一:
1. 身體的皮質醇含量長期處於高峰,導致身體不同的機能長期受壓,做成不同程度的疾病,如胃病及心血管疾病等。
2. 受壓者習慣了高壓的環境,身體便不會因壓力而製造皮質醇,即是說對壓力沒有適當反應。研究發現這些生活在欠缺家庭溫暖的孩子,他們的皮質醇含量沒有因應外在的環境而調節,長期存於低水平,意味著他們在情緒、社交行為上將出現困難。
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我們的大腦直到21至25歲左右才完全成熟,在人生最初的數年間,大腦的可塑性其實是很高,亦因為這樣,孩子能適應不同的生存空間。可惜的是,部分孩子的生活空間並不理想,雖然他們有能力去適應,但適應的代價往往是賠上了大腦的資源,削弱了學習與記憶等能力。
現代小孩所處的環境壓力一點也不小,作父母的應時刻關注孩子們在情緒及行為上的變化,並適時提供協助,因溫暖的家庭、關愛的父母便是孩子的避風港。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系提供多項課程,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生物科技、藥劑科學、配藥學、醫療保健、化驗科學、生物醫學、食品科技及安全、應用營養學、環境保護及環境管理等,以配合社會需要和行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