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書蘭:2019聖誕節祝願

2019-12-22
廖書蘭
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AAA

thumbnail_b5cf28f1-3315-4454-b5a8-ae03ce4efa73.jpg

今年(2019)聖誕的鐘聲是否還似往年一樣充滿喜悅歡樂?是否還會普天同慶?火雞大餐是否還讓我們大快朵頤?

2019聖誕節將臨,我們的城市灰暗了!地鐵被破壞、街道被破壞、商場、銀行、學校統統被破壞了!我的城市往日的繁華已不復見,正走向衰敗,昔日引以為傲的法治、民主與自由,幾乎都被摧毀了!無論泛民、建制、特區政府與市民都一樣,統統是輸家,包括打算一走了之(已移民或正在辦理移民手續的人)都一樣,我們全部輸了,尤其年輕人輸得最慘!哭嗎?如果放聲痛哭,譲哭聲震天響徹雲霄,能改變我城的命運,我們真可集氣一試。相信不少宗教團體都以自己的信仰方式為香港祈禱,這場持續半年的動亂,即若是天意,但人定勝天,我們要讓天知道!要讓地聽到!我們的心聲,真心誠意感動天,祈求香港儘快恢復秩序。

thumbnail_IMG_1803.jpg

如今終於明白,所謂「林鄭打得」是什麼意思!以前看是優點,意思是她夠「硬淨」,現在看卻是缺點,想起(如果沒有記錯)她剛當選為特首時,邀請一些她的舊同事加入她的領導團隊但被婉拒,如今看來不無原由。她的內心有如鋼鐵般的意志,足以抵抗壓力,永不向反對聲音妥協,永不低頭!但政治是講究平衡的藝術。當一個人對你說不,你可以不用理會,當三個人對你説不,你要思慮一下,但當說不的聲音,形成一股勢力並來勢兇兇,你就要轉換思維,想一想如何疏通?如何誘導?如何化解矛盾?

我沒經歷過戰爭,也沒嚐過什麽白色恐怖,換句話講,我是在和平的年代出生成長,經歷了台灣的臥薪嚐膽、勵精圖志、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社會氛圍下,成長的一名中國人;在今年(2019)下半年我算是飽受香港內亂的折磨;面對隨時殺人放火、隨地打人打到血流披面,活在驚恐、焦慮、絕望的日子裡, 不知道明天還會發生什麼事?

香港曾幾何時成了「返中亂港」之城?而我深信,百分之九十九的香港人明白香港不可能脫離內地自我獨立生存。

thumbnail_IMG_1802.jpg

香港是內地的一扇窗口,一個平台,既然如此,就要保持「她」是國際城市的本質,事實上,這座城市雖然以中國人為主,但有英國人、美國人、埃及人、印度人、尼泊爾人、非州人、日本人、韓國人……約有近百萬外國籍的香港市民居住於此,還不包括超過50萬名的家庭傭工。「她」必需維持是一個國際城市的面貌,才有其亮點及不可取代的價值。

回顧香港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被祖國譽為最愛國城市,每逢天災,捐款金額可謂世界之冠,又如送棉衣入山區、到黃土高原種樹植林、興建希望小學等等扶貧舉措,不勝枚舉記憶猶新。我們不需喊口號,甚至也不需他人知道,這只是單純的血濃於水的同胞大愛,為了祖國富強,香港人人心中有團火,香港人從來就是愛國的。

434.jpg

2019聖誕鐘聲響起,提醒我們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但願我們放下成見,胼手胝足從谷底爬起!再創香港奇蹟!笑中帶淚,苦後回甘才是對生命的禮讚!

看著今天香港街道殘景,不禁想著「五大訴求」,是否真的缺一不可?我們對政府有多大的不滿是否就要破壞多大的城市建設?!

試問誰人不想自己的家園溫馨美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