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香港打不死
澳門回歸20周年,習近平主席昨天(18日)起訪澳門3天,出席新一屆政府就職典禮;這些官式活動,向來不是香港的「大新聞」,但據報道習主席此行會宣布一系列措施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包括在澳門建立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評論界「反應熱烈」,紛紛討論北京是否想借澳門另建金融中心取代香港。
路透社的報道引述「相關官員」說法,指「以往中國都把金融行業的優惠政策全留給香港,但以後打算加以分散」。所謂「以後」,很明顯是指今年6月開始的反修例風波出現強烈「反中」情緒,令北京深懷戒心,必須安排金融業「分散發展」,減輕對香港的依賴。
「澳交所」應非港交所直接競爭對手
澳門發展證券市場並非近期提出,早在今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內,已提出中央會「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融管理局隨即委託國際顧問公司開展可行性研究。當時提出這個構想,一是希望令澳門經濟多元化、不要過度依靠賭業;其次是澳門可以發展「特色金融」,包括綠色金融平台、創新金融和特色金融。
內地媒體引述廣東金融監督管理局長何曉軍稱,廣東現有600家上市公司,但有4.5萬家國家級新興企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只佔廣東國家級新興企業約1.8%,反映深交所和上交所不能滿足廣東要進一步協助省內企業上市的計劃。老實說,對保薦人有利可圖、能找到投資者的企業,哪有交易所不安排上市的?
連深交所和上交所也不願做的生意,才放到未來的澳門交易所去掛牌,這些企業的素質和風險水平偏低,應是客觀事實!對香港來說,這些企業的吸引力也應極其有限!從這個角度看,澳門交易所理應不會是港交所的直接競爭對手。
京要把「金融中心」分散 顯而易見
內地城市對於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很感興趣,而且野心勃勃。上海在2006年11月27日公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一五」規劃》,列出一系列目標,要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到2009年4月29日,國務院正式以文件形式公布,「明確地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定位」。當年有不少評論都認為,中央全力支持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危矣!10年過去,上海的金融業不斷發展,但並沒有「取代」香港。
深圳金融業起步較遲,到2003年市政府才公布《深圳市支持金融業發展若干規定》,接着到2007年深圳金融「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建成中國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城市」;不過,深圳一直都沒有如上海般得到中央支持,故此深圳明言會「背靠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並稱這是深圳的獨特市場優勢。
然而,到了今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倡議深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外匯管理改革,評論家又很認真地指:深圳將會取代香港。這種預言式的「預測」會否實現,只能走着瞧;事實上,北京要把「金融中心」分散到內地不同城市(現在包括澳門),則是顯而易見的。
上海、深圳以外,還有前海。國務院在2010年8月26日制定《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目標是在2020年建成「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在評論員筆下,成為另一次「香港會被取代」的預言!
除了上面幾個中央欽點的城市,廣州、杭州(阿里巴巴發展金融科技)、天津(央行前行長戴相龍主政期間)都說過要做金融中心,而不少金融圈的人都說,北京在天子腳下,是全國政治中樞,它才是真正的金融中心!
光靠3招 內地城市就無法超越香港
按內地體制,城市定位和發展都是由中央規劃、給予政策,然後按中央的部署行事,故此哪個城市想當金融中心,最重要是先得到中央批准,而不是依照市場條件、自身優勢、制度競爭力等條件發展而成。
香港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內地金融界認為主因是背靠祖國、乘着大陸資本市場快速發展而冒起;無可否認,這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香港擁有幾個特點,是大陸城市無法「仿效」的,包括法治制度、資金自由進出、資訊自由流通;不用多,光靠這3招,內地城市就無法超越香港。
國際上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和香港都是用英語的普通法體系,它們主導了全球金融市場大部分交易;可以說,香港在法治制度上能取信於國際,內地城市固然難以競爭,澳門也因為承襲葡萄牙的大陸法而遜於香港。
有人故意歪曲 把香港說成正沉淪
外人看香港,經常會得出「香港早晚會被大陸城市趕過」,淪為次要角色,但內地人的看法卻相當樂觀。當北京公布「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意見」時,重慶前市長、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一次主題演講中表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存在的意義不能只用GDP來衡量,有關深圳取代香港的說法是「小兒科言論」;香港和上海、深圳等其他經濟金融中心城市的根本區別,就是香港行一國兩制,中國再開放,也不會搞資本主義制度,而香港正是一個實施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經貿中心。
這些並非什麼高論,只是一直有人刻意迴避,或故意歪曲(把香港GDP佔全國的百分比下降,說成是香港變得「微不足道」),把香港說成是正在沉淪。一場反修例風暴,香港更成「眾矢之的」,連澳門搞證券市場也說成是要取代香港;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故意誇大其詞。
周邊城市發展不意味香港會被取代
澳門如果找到一個獨特定位,發展自己的金融市場,對澳門經濟多元化肯定是好事。澳門向來對香港高度依附,澳門元跟港元「掛鈎」,澳門富商很多都同時在香港經營,且多以香港為中心,橫跨港澳兩地。
澳門金融業並不發達,多以代銷香港保險或其他金融產品為主(參考〈澳門pk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格隆匯),如果澳門發展金融業,無論在人才及市場機會等方面,都將有利於香港,香港應該樂見澳門發展金融市場。
香港周邊城市的發展,並不意味着香港就會被取代;香港打不死,靠的不是中央規劃,而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文章原刊於《明報》2019年12月18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