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港建制派須要建立治港新論述
上世紀90年代末,電腦還沒有像現在這麼普及。那時候香港青少年最大的娛樂節目是打遊戲機或者打球,我偏偏喜歡玩中國象棋,經常到家裡樓下的公園和長者下棋。
期初,我往往輸多贏少,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為免自己輸得太難看,我就去圖書館租借棋書鑽研棋藝。通過棋譜,我才了解到原來象棋有各式各樣布局,既有剛猛兇悍的當頭炮,也有穩健型的飛相局等。
後來,我很快通過學習棋譜大大提高象棋水準,逐一打敗公園裡有多年弈棋經驗的老人家。假如當時我不研究棋譜,只進行臨場對弈,棋藝的進步恐怕會相當緩慢。
多年後我搬鄰區生活,加上學業日益繁重,漸漸少去公園下象棋。上個月下旬區議會選舉投票日那晚,我又故地重遊,回到昔日公園附近的票站觀看點票,竟然發現有日本記者在場採訪。原來,該區有一位女性候選人貎似日本女明星綾瀨遙,成了網上熱議對象,之後竟然紅到日本,吸引了日本媒體前來報道。
有點出乎我意料的是,這位只有25歲的政治素人最後擊敗建制派對手並且高票當選。當晚,非建制派陣營也一口氣拿下全港八成五的議席,壟斷大部分區議會席位。
隨着區選失利,北京當局和香港建制派在過去半個多月也不斷反思為何會大敗。很多人相信是受到反修例事件的影響。誠然,這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在這股反修例風波背後,恐怕也與建制派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吸引選民的有效論述有密切關係。
比方說,近年香港社會對中國政府對港管治權威正當性的問題熱議不休。建制派一直聲明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也是韋伯所說的「傳統型權威」。顧名思義,「傳統」就是遵循以前習慣保留下來的。
但有些反對派人士提出另一個新論述,指香港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歸屬中國,而且新中國才成立70年,香港不是天生就由中共管治,質疑中共對香港的管治沒有正當性。他們主張「法理型權威」,要求北京給予港人完全的自治空間。
姑且不說泛民主派上述說法有無理據,建制派面對這些論述的挑戰往往過於輕敵,無視社會觀念改變,只是繼續堅持原有論述。結果,本土思潮甚至「港獨」之說在入世未深的香港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受歡迎。有人甚至根據公民民族主義理論提出香港是一個民族,受到年輕人追捧。
以上只是香港建制派論述能力薄弱的例子之一。可以說,由於建制派在意識形態領域基本上無所作為,缺乏理論創造及政治論述的能力,沒能提供一套讓主流社會接受的完整政治理念綱領,結果無法拉攏到廣大市民。
反修例風波至今已半年多,香港深層次的問題也開始一一浮現。面對社會巨變,建制派或許應該好好研究建構及提出一套新論述主張,以爭取港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心。建制派論述的理論架構,起碼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準則。
一,主張漸進式改革。激進的本土派認為,要拯救病入膏肓的香港社會,唯一的方法就是去中國化,代之以獨立成國。持重的建制派支持改革,但反對激進的變革,無法贊同也無法容忍激進派對社會全盤否定。他們寧願採取比較穩妥的方式。
二,相信自由高於民主。自由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所以基本法第23條立法在修例風波中極大觸動港人神經,引發嚴重社會後果。因此,建制派應該充分尊重個人自由,要求對私人自由及財產、權利的尊重。
不過,建制派強調的自由並非放縱的自由,而是希望在自由和權威中找到平衡。當自由和民主發生衝突時,建制派堅信自由高於民主,強調能夠增進自由的權威和有限的政府,社會唯一的真正平等是道德上的平等。
三,尊重傳統。傳統是重要的智慧來源,任何社會變革都不能像修理機器那樣意圖對社會作任意的拼裝,而是要尊重歷史經驗。所以,無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抑或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良好制度和文化,都是港人的集體回憶,有必要保留和珍惜。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