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新冠肺炎與中國國際地位:禍兮福之所倚?
在一些國家,全球化遭到冷遇,民粹主義和仇外情緒抬頭。恰逢此時,中國又爆發致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謂屋漏又逢連夜雨。從某種意義上講,疫情帶來的後果可以被看作去全球化的一種預演,如禁止中國和其他受病毒影響國家的遊客入境、航班取消、工廠關閉、服務中斷、全球供應鏈停滯以及種族主義抬頭等等,這些看起來都非常糟糕。
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或許已過。新冠肺炎已奪取2800多人的生命,感染人數超過7.8萬。目前,疫情已蔓延到日本、韓國、歐洲和中東等,因此人們擔心它會發展成全球性流行病並導致經濟衰退。
在擔憂心態之下,上周全球股市已經暴跌。如果發生全球大流行這樣糟糕的情況,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師估計,疫情可能會造成高達1.1萬億美元的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損失。
令反全球化人士欣喜的是,在中美關係惡化之時,美國對華鷹派人物或會借疫情爆發之機,鼓吹並推動中美脫鉤。
正如俗話所講,要化危為機。對中國而言,這場公共衛生危機可能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加快成為真正全球化捍衛者的進程,實現成為受尊重世界領導者的雄心。
首先,由於爆發全球大流行的風險越來越大,中國應與美國聯手,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共同領導全球抗疫行動。
在過去一個月裡,多數國家對中國遏制疾病蔓延的能力都深信不疑,這也包括美國,因此它們對爆發全球流行都缺乏準備。加拿大流行病學家布魯斯·艾爾沃德上周曾率中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來中國考察。他警告說,全球很多國家明顯準備不足,並表示中國的方法和經驗值得借鑒。
目前情勢之下,中美應擱置分歧,密切合作,共同遏制這種致命病毒的蔓延傳播。原因很簡單,生命高於一切。2014年伊波拉疫情期間,中國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向疫區國家派出醫療隊的舉動曾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讚揚。同時,考慮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摧毀性影響,中美兩個經濟大國就更應加強合作協調,防止發生經濟衰退。
對中國而言,疫情的代價可能更大。中國領導層在要求幫助企業復產復工的同時,更關注那些產品對全球供應鏈正常運轉起關鍵作用的企業。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一些外資企業已把在華生產線和業務轉移到了其他國家。如果政府復工復產政策不能快速奏效,那麼在新冠病毒爆發的嚴重衝擊,更多企業可能會採取類似的轉移行動。
過去幾個星期裡,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包括稅收優惠、租金減免及階段性免徵社保基金等,同時還積極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
在考慮實施刺激計劃和強力措施促經濟增長的同時,中國也要進一步改革和對外資開放,這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中國需要採取更多切實行動,履行改革開放上的承諾。
首先,中國應以實際行動讓美國相信,中方會依據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採購更多美國產品和服務。當下,中國領導人正全力以赴防控病毒的蔓延傳播,一旦這場戰役結束,他們就應立即開始就更全面的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與美國展開談判,以彰顯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過去幾年,美國退出了(一些多邊組織),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中國則一再表明渴望成為自由貿易倡導者的雄心,但現實情況卻是,空談有餘,行動不足。
在美方壓力之下,中國已採取措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禁止強制性技術轉讓。在中美第二階段經貿協議談判時,中國可以採取更有力措施,並通過公布對知識產權或商標權侵權者進行懲罰的重大案件,來展示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及警示他人。
中國私營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提供80%的就業崗位,但同時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的打擊也最重。由於工廠長時間不能開工,對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擔憂也與日俱增。因此,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更大支持和幫助,使其能在公平環境下與國有企業競爭,這不僅符合中國的自身利益,也有助於打消海外對所謂國進民退的擔憂。
同樣重要的是,如果2018年12月被捕的兩名加拿大人的案件能得以妥善解決,也有利於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凱和商人邁克爾被控在華從事間諜活動,但在很多人看來,他們被捕是中國對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報復行動。中方否認二者有任何聯繫,但這兩名加拿大人被拘留的時間已經太長了。
去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對兩宗案件的調查工作已經完成,案件將移交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現在,是該依法處理他們案件的時候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