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第二輪紓困後仍有補漏拾遺的空間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確診及死亡數字每日飆升。為全力遏止疫情,各國政府提倡保持社交距離,社經活動全面停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疫情持續 需繼續借鑒外國經驗
美國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屢創新高,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曾經全面停工,全球供應鏈面臨崩潰,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警告疫症對本港經濟的衝擊將逐步浮現。中小企以至國際企業一片愁雲慘霧,不少人期望政府在這困難時刻出手,協助企業度過難關。
香港政府早前宣布推出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陸續展開24項援助措施,但被批評向商界傾斜,無助紓緩基層困境。其後,港府公布涉及超過1300億元,當中包括資助薪金的第二輪基金,資助金額比第一輪的高,針對面向亦比第一輪的廣泛。
除了香港,英國、美國、澳洲,以至經常與香港相提並論的新加坡均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其中新加坡以「撐勞工、穩企業、保韌性」推出480億新加坡元(約2,600億港元)追加預算案。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即將審批第二輪基金前,以上外國經驗又有甚麼值得香港借鑒?
新加坡預算案的受惠者包括勞工、自僱人士、家庭、企業和受影響行業,涵蓋社會不同階層。勞工方面支援措施包括為僱主支付僱員25%至75%薪金、向因新冠肺炎而失業的基層發放現金補貼和創造就業機會;自僱人士會獲得現金補助和訓練津貼;低收入家庭會獲派發糧油雜貨劵;長者和需供養子女的家庭會獲得額外津貼;學債和按揭還款分別獲免息和免罰息;企業的物業稅和租金將獲寬減;融資及借貸計劃的受惠範圍將擴大;航空業、旅遊業、飲食業等受嚴重影響行業將獲政府協助支付部分營運開支。
基層企業多面切入 需留意未有補助行業
香港抗疫基金的措施包括向不同行業提供現金津貼、向低收入家庭和學生提供津貼及向醫管局增加撥款。兩地措施方向看似大同小異,但新加坡的預算案包含長期措施如增加就業機會、為行業設立復甦基金、更廣泛的免息免稅免租安排等。相比之下,香港以現金津貼為主的紓困方案略顯不足。
不少行業表示生意額自去年社會運動已下跌,新冠肺炎令市場雪上加霜。除了政府物業如熟食中心等減租,政府亦應考慮與領展、不同集團商討租金減免,降低企業營運開支。第二輪基金向企業提供津貼支付員工部分薪酬是正確的方向,有助紓緩裁員壓力,真正做到撐勞工、穩就業,避免失業率飆升。政府亦應考慮增加現有津貼金額,包括在職家庭津貼、交通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等,減輕基層市民負擔。
另外,工程界亦面臨項目短缺的巨大挑戰。在經濟情況預期持續惡劣的情況下,除了向工友、承造商、供應商發放一次過資助外,港府也應提出豁免稅項、稅項回扣,及向工程公司提供強積金供款補貼等措施。
新冠肺炎仍未見緩和跡象,不少中小企已相繼倒閉,經濟衰退風險增加,政府必須盡快制訂更多支援方案,全面支援社會各階層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