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楚《上大夫堂》幾分貪欲幾分痴

2020-04-15
余健楚
菩提堂中醫診所醫師
 
AAA

 24.jpg

一個人的貪慾是可以無止境的。
閱讀《黃帝內經·靈樞·通天第七十二》便能知道世界上最貪婪的人一定是「太陰之人」,比起「少陰之人」的「小貪」尤為嚴重。
「太陰之人」的人性特點是:「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好內而惡出,心和而不發,不務於時,動而後之,此太陰之人也。」
翻譯成白話的意思是說「太陰之人」的天性貪婪而不仁,外表看起來謙遜忠厚,一本正經,實則道貌岸然,表裏不一,有陰藏不露的特徵;個性上又喜好多索取而不願意多付出,有吝嗇的性格;此類人的心思也多抑壓於內而不輕易露於外,人際關係方面先觀其利害,再隨形勢發展而後發制人。
經文又說:「太陰之人,其狀黮黮然黑色……」「黮黮然黑色」描述了太陰之人的外貌特徵是面黑而無光澤。
現實中,這類人活得自在嗎?一輩子把社會當作戰場,為求功名利祿,任由慾望擺佈。
貴為人,有基本慾望沒有不妥。對凡夫而言,食慾、性慾是人之所需。因此,告子曰:「食色性也。」對行者而言,追求解脫,證悟菩提,過程中也是慾望,但這慾望基於「仁」,當境界到達後,那時已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貪而不仁」的問題就在內心缺乏「仁」。罕見地,《黃帝內經》竟以「仁」描述了人性。眾所周知,詳細論述以「仁」為思想中心的經典著作必是《論語》莫屬。
《論語》有一篇章最為重要——里仁第四。其中有一段語錄是這樣的: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21.jpg
「太陰之人」與「君子」之間的差異,可見在獲得富貴與擺脫貧賤的心態與手段上,是以「仁」來作分野。
有一部電視劇叫做《少林問道》,大夫近月無意中發現,非常好看,非常入心,堪稱摯愛!無論現時生活中遭遇了何等痛楚與苦難,觀看者定能在《少林問道》裡找到人生的答案與出路。還是言歸正傳吧,大夫感受到劇裏飾演的「明德大人」有如「太陰之人」,飾演的「楊秀」有如「君子」。
眼簾下,誰又是「明德大人」?誰又是「楊秀」?那要看「掃心」掃得幾分乾淨,便有幾分明亮了。

22.jpg

《少林問道》宣傳照(網上圖片)

附錄:
《論語》選錄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第五波疫情,有些患者常常口乾咽燥,老覺得喉嚨有東西,吞不下也吐不出來,又或是帶有黃痰,這時候我會建議病人去街市買新鮮魚腥草煲水喝,每次放150-200克,效果是很好的。

    余健楚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