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楚《上大夫堂》尋獲一張導航圖

2020-06-01
余健楚
菩提堂中醫診所醫師
 
AAA

 shutterstock_1538141180.jpg

有一隻船在海裡遇上大浪,有人嘔吐了,船上有位醫生,把他的嘔吐臨時治好了。這個故事裡,固然可以用「好」來形容這位醫生。但是好醫生是否等同有「大悲心」?其實,大悲心的醫生還擁有把風浪停住的能力,從治療上的層次來說,這叫做治本之法,可稱為「至治」。
在《靈樞經·通天第七十二》提到「至治」的另一種概念,老祖宗是這樣描述的。「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或與不爭,與時變化,尊則謙讓,卑而不陷,是謂至治。」這段醍醐灌頂的話,大夫視之為現代人追求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一張導航圖。
譯為白話是指「陰陽和平之人」能做到境隨心轉,不會墮入情緒的兩極:恐懼與狂喜。一切順從時勢變化,順應自然客觀規律,不與世人相爭,即使身份尊貴卻保持謙讓,即使地位低微卻不會諂媚。《靈樞經》告訴我們最究竟的治療方法(至治)有如「陰陽和平之人」那樣,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融合在生活裡不會偏離大道。

shutterstock_1125140609.jpg
有趣的是,從形態上有一段話描述了「陰陽和平之人」。《靈樞經》說:「陰陽和平之人,其狀委委然,隨隨然,顒顒然,愉愉然,䁢䁢然,豆豆然,眾人皆曰君子,此陰陽和平之人也。」此話慢慢讀起來像是一曲優美的旋律。簡而言之,用儒家的標準而言,所談的關鍵是溫、良、恭、儉、讓這五種品德可從形態上流露。
經典著作它一定不會與時代脫節。前幾天與友人外出辦事,她說:「有了手機之後好像人人都忽然成了判官。」從接收社會時事資訊到慣性的意識形態產生了無量的概念。有大德說:「意識形態的取捨傾向於競爭而造惡業。」「陰陽和平之人」的「或與不爭」的人格性傾向於不競爭,實與《道德經》所說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意義是一樣的。不爭,即是智慧。不爭,即不墮入爭辯的圈套裡。不爭,病即速減。
「陰陽和平之人」是大夫寫「五態之人」的最後一種。此類型人物是「五態之人」當中唯一達致真正健康的人生。「陰陽和平之人」在這個時代裡極為少見,如同白天的星星一樣稀罕。幸運的是,大夫在這樣複雜的時代裡,平生有幸遇見了這樣珍貴的人。

A.png
附錄:
《道德經》章句摘錄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B.pn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第五波疫情,有些患者常常口乾咽燥,老覺得喉嚨有東西,吞不下也吐不出來,又或是帶有黃痰,這時候我會建議病人去街市買新鮮魚腥草煲水喝,每次放150-200克,效果是很好的。

    余健楚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