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偉:競爭與新冠病毒
令人遺憾的是,這場毀滅性的全球新冠病毒危機沒有讓美國和中國攜起手來應對共同的災難,並給對方國家以支持,反而再次暴露了兩國關係的半敵對性質和政府之間深深的不信任。對於這兩個大國來說,此次危機曾經並且仍有可能是一次機會,讓雙方拋開競爭與猜忌,共同應對兩國和世界面臨的生存威脅。
從一開始,對這場危機的管理基本上就是在相互譴責、怪罪和批評中各自進行的,包括美國(正確地)譴責中共在早期掩蓋武漢的疫情。之後,雙方通過新聞發佈會針鋒相對,並皆沉湎於有關病毒起源的陰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兜售未經證實的說法,稱美軍於去年10月世界軍運會期間在武漢傳播病毒(此一推測被好幾位中國駐外大使在推特上轉發,直到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把它壓下來)。而美方一些人則認為,病毒是中國設在武漢的生物武器實驗室泄漏出來的。兩國政府非但沒有相互合作,反倒出現了陰謀論。
這表明中美關係的功能失調已經變得多麼的嚴重。當危機最終平息,中美之間的競爭會更加突出,成為世界事務的主要決定性特徵。歷史學家回顧這場危機時,甚至有可能把它看作在全球危機時刻(至少是人道主義危機)美國領導地位向中國轉移的節點。這是因為美國一心只想應付和控制病毒在境內的暴發。美國在公共衞生資源方面嚴重準備不足,更打消了特朗普政府對於美國應發揮全球領導作用,並幫助其他國家應對冠狀病毒巨大挑戰的任何念頭。直到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3月25日與G7外長進行視頻討論之前,華盛頓方面都沒有提出任何國際倡議。蓬佩奧透露說,美軍已經派出一架載有物資的C-130飛機,並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一個野戰醫院。這一進展雖受歡迎,但卻微不足道。
迄今為止,幾乎所有事情都是「美國優先」——應對國內危機、從外國撤走美國人,囤積物資。其背景,是特朗普總統四年來對國際多邊主義的蔑視。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國內,這不是一位全球領導者的做派。雖然需要應對迫在眉睫的國內危機,這當然可以理解,但對美國來說,這种放棄全球領導地位的做法在過去70年里是沒有先例的。自從二次大戰以來,包括各式各樣的人道主義危機在內,都是美國一次次地動員國際聯盟、機構和資源來應對。
當這場毀滅性的全球災難最終消退,世界將記住那些在自己受難時挺身而出提供幫助的國家(對於美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這些並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中國這麼做了,這是值得稱讚的。連日來,中國政府已經向意大利、伊朗、伊拉克、荷蘭、塞爾維亞、匈牙利、捷克、烏克蘭及其他國家空運了成噸的公共衞生物資(口罩、防護服、呼吸機和藥品),它還將為更多國家提供物資。據報道,馬雲的阿里巴巴已經為所有54個非洲國家提供了物資,它也為美國提供了物資。
雖然美國政府確實用撤離美國外交官和公民的包機向武漢運送了38噸救災物資,但卻沒有系統性跟進。(中方也沒有公開承認。)隨着2月和3月歐洲各國出現危機,美國及其北約盟國本可援用北約「第五條」,由美國軍方向歐洲盟國派出醫生和醫療裝備。現在做這些也為時不晚。雖然民間醫務人員和動員起來的國民警衞隊在努力應對國內危機,但美國可以把海外前沿基地的美軍派遣到歐洲和其他地區。
由於在必要的時候,美國未能站出來應對全球挑戰並填補領導真空,北京加快了步伐。一俟危機消退,它可能對中美之間的全球「影響力平衡」(即使不是力量平衡)產生重大影響。美國評論家科特·坎貝爾和拉什·多希最近觀察到,這也許是美國的「蘇伊士時刻」,此後的世界一定會把美國看作一個自私的、正在衰落的大國,而中國則越來越被視為一個為公共利益做貢獻的、大度負責的國際性大國。雖然兩邊都有些誇張,但這類「段子」已經出現,並可能影響全球。
無論國際結果如何,新冠病毒危機只會進一步固化中美兩國政府和社會的認知,即另一方是不值得信任的對手。在美國,預計夏秋之季總統大選期間出現的那些反華言論,只會為之火上澆油。
這絕不意味着美國沒有許多正當的理由懷疑中國(反之亦然),但如果美國放棄其長期的國際領導地位,那麼中美全球影響力和軟實力的競爭就有可能變得對中國有利。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