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中國是被動脫鈎還是主動脫鈎?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下的大勢,不僅中美互惠互利的好日子結束,甚至全球化的進程都會反其道而行。一場新冠疫情好像催化劑,更令這個進程大大加快。
調查公司McLaughlin&Associates 4月下旬發佈了美國人對中國態度的民意調查,至少7成人認為中國作為美國公司製造中心的黃金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6成人同意美國將製造業撤出中國製造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吳桐山認為,中美脫鈎是大勢所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論是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當選,中美之爭可能表現的具體形式不同,但都難以避免。有人說,這種轉變是因為中國背棄了「韜光養晦」戰略,變得高調、具進攻性。這只是表現形式。事實上是當中國的GDP去到足夠大,在可見的將來可能威脅美國的一哥地位,在科技上、軍事上也快速進步的時候,兩國關係就一定會轉變。一只大象,你想藏也藏不住了。
脫鈎或許只是一個辭藻罷了。真正的狀態,也不會說老死不相往來,而是說,過去那種兩國的產業分工、互惠互利的狀態,會發生根本性轉變,隨之而來兩國關係也會由合則兩利為主,轉變為鬥爭為主。那麼既然要脫鈎,關鍵是選擇脫鈎的時機。
何時脫鈎?中國之前的態度,是覺得時間站在中國一邊,因為中國國力在增長,攤牌時間越遲越好。所以去年的中美貿易談判,中國一直的態度也是不急於一時,反正維持現狀就是贏了。但對美國而言就不是這樣。以芯片為例,明知道中國已經鐵了心要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擺脫對美國依賴,如果此刻還不以芯片脫鈎來遏制中國,難道要等中國不依賴美國的時候再出招?
吳桐山覺得,今次疫情後,美國用病毒為藉口訛詐中國,更威脅開徵萬億元關稅,真正令中國感受到——拖無可拖了。既然兩國已經到了關係轉變的臨界點,那麼中國就要主動思考脫鈎的時機和方式,而不是等著別人與你脫鈎。就像一對情侶,是我主動甩你還是等著你甩我?這個一個問題。
美國可愛的地方,是他們是「真小人」,有什麼都打開口牌。雖然大部分美國人讚成脫鈎,但何時脫鈎?不少政界人士又說出了真心話:現在抗疫當前,美國抗疫的防護設施和藥物都依賴中國,不是脫鈎的時機,等疫情後再脫鈎吧。如果中美註定要鬥爭,那麼對美國最不利的脫鈎時機,就是對中國最有利的脫鈎時機。美國絕大部分抗疫物資都來自中國,抗生素更是9成7來自中國,如果在疫情初期,中國主動宣佈脫鈎,或者仿效特朗普的做法,對輸美防疫物資徵收萬億關稅,那豈不是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美國可以不買嗎?要買就只得乖乖給錢。肯定會有人說這樣做不人道,人道?疫情當前,很多國家都禁止防疫物資出口,歐美國家甚至為此大搶出手,以自保為理由增加出口徵稅,何不人道之有?反過來,特朗普會不會跟你講人道?
中國明白到對美已經拖無可拖,同時間,中央對香港態度更加堅定強硬。這不是巧合,而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表現。香港和台灣是中美之間的兩個戰場,香港要在今年和明年搶奪管治權,如果被美國搶奪了實質治權,中國對外的金融步伐就要遭受挫折,主權上和尊嚴上更是不可接受。如果香港這張牌美國人覺得勝算不大了,恐怕就會推動台獨作為遏制中國的下一張牌。中國要由大國變為強國,香港和台灣是必須率先跨過去的兩道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