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港區國安法是戰略國策非功利取態
兩會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接見港區人大代表強調,「不要低估中央制訂港區國安法決心
,如果這句話面對西方社會來講,那就是不要低估中國政府制訂港區國安法的決心。中國政府如此狠下決心,是因為制訂港區國安法是戰略性國策而非功利性取態,非做不行。
什麼是戰略性的國策,什麼是功利性的取態?
「一國兩制」可以作最妥善的表述。當然,完整的說,「一國兩制」是一個整體概念,主權回歸整體上就是國家的戰略性安排,但其中,「一國」更突顯戰略思考,而「兩制」是功利、依附性的。確保主權回歸,才有「兩制」生存的空間和意義。
香港主權回歸,擺脫殖民控制,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這裡,「一國」就是戰略性的,徹底改變歷史上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恥辱,讓香港回家,從此不離不弃,這是國家的戰略思考。
在「一國」下實行「兩制」,那就是功利性的。回歸前後,中國改革開放時間不長,經濟還不發達,人民並不富裕。讓回歸後的香港仍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仍然保留著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享受自由市場,放飛經濟。這樣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安排,承諾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有可能變,有可能不變。對香港、中國發展有利就不變了,對香港,乃至中國發展不利就,就有可能變,這就功利性的了。
回歸後功利性取態模糊了戰略性國策。
回歸這二十三年來,香港在國家發展歷程中歷來以經濟定位重於一切,在經濟發展上給中國的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這無容置疑。比如,改革開放的初期借鍳香港的開放經驗,得益於香港帶動海外華人回鄉投資。至今港資在大陸的投資企業佔比還超過50%,港資占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4.03%,香港是中國走向國際的平台等。
然而,強調定位「兩制」的功利性更優於「一國」的戰略性思考。講的都是香港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強的支持者,加強的都是經濟性的制度安排,而忽略了主權回歸的制度性保障。以至於,一提香港和內地的關係,香港人就會撤嬌、莫明的自豪感;以至於有人將經濟綑綁中央,自認為戴上了「一國兩制」的帽子,沒人敢動,沒人可以改變。
功利性的強調「兩制」,忽略了「一國」的戰略性落地,去完成戰略性的安排。2003年23條立法一役政府受挫,屬於「一國」主權的戰略性保障的立法遭到滑鐵盧,國家還給予香港經濟更為優惠的CEPA。這讓香港社會得到一個信號,認為,有功利性的「兩制」作保障,可以阻撓國家「一國」的戰略性國策的實施。接下來的這十多年,香港基本上處於這樣的拉鋸狀況。對中央一直處於討價還價之中,就是因為主權戰略被模糊,主權戰略的保障無法落地。
一年來的反修例帶來的政治、經濟、社會危害,應該認識到,不扎實香港回歸以後「一國」戰略,過多強調「兩制」的功利性安排,經濟、社會貢獻也不能長久。同時還把「一國兩制」的示範帶歪了。連國歌法、國旗法都難推行,這些最起碼的涉及主權概念的法律保障都無法落地,「一國兩制」變的不完整。
戰略要落地才是競爭力
有一句話說,「戰略不是核心競爭力,運營才是。」這句話不完全對,戰略就是競爭力,但戰略必須落地。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這些年來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證明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偉大。為香港持續發展及提供給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有目共睹。但光有戰略沒有戰略落地,基本法規定的相關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遲遲無法落實,國家安全遭到挑戰,香港繁榮穩定變質。
注意到人大發言人講「港區國安立法」是按新形勢、新需要的安邦定國。很顯然,這是經過深思熟慮後重新定位思考的戰略國策,人大立法就是要保證戰略落地,落地的戰略才是競爭力。
其實放在目前中美關係遇到錯宗復雜的形勢來看,需要先把外國勢力利用香港作為基地擾亂國家安全的口子扎實了,才能考慮全面佈局。反修例長期無法有個了結並上升至危害國家安全,讓人看到,不僅危害國家安全,也危害經濟安全。任由無政府狀態發展,法律失序。最終香港回歸主權難修成正果,不管政治、經濟、社會都將失去。
1997年,香港明確主權回歸,遵循體現主權意志的中國《憲法》和《基本法》,實行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原則是不能逃避的責任,這是實行「一國兩制」的法律基礎。即使香港的生活方式和治理制度維持資本主義不變,但國家安全和香港安全一脈相承,沒有「一國」,談何「兩制」,分裂了國家主權,沒有統一的「一國」作後盾,「兩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必將不保。戰略性的主權回歸必須得到保障,那就突現國家安全的重要和必要。
香港會受些損失那只是罈罈罐罐
美國作出了表態,要給於嚴厲制裁,作為國際化的香港可能會有些損害,也可能會有極大的損害。但在國家大格局和國家大利益面前,在香港的長遠利益上,這些可能都只是罈罈罐罐。
毛澤東就曾有不怕打碎罈罈罐罐的故事。1930年底,蔣介石調集10餘萬人,在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的指揮下,對毛澤東、朱德指揮的紅軍發動了第一次大「圍剿」。
這時,紅1軍團已於8月與彭德懷領導的紅3軍團勝利會師,組成了紅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併兼前委書記。面對蔣介石10萬大軍的「圍剿」,毛澤東卻是穩操勝券說:「破敵之計,很簡單。實行誘敵深入的方針,先向根據地退卻,然後,等待敵人疲憊了,再在運動中加以殲滅他們。」有人反對說:「退卻?老百姓家裏的罈罈罐罐就要被打爛啊。」
毛澤東說:「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就這樣,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的部署下開始了戰略退卻,最後贏得的是全局的勝利。
制定港版國安法還不是戰略退卻,而是戰略性的向前,中央應該全面估計到了得失,也權衡過得失,越晚走這一步,可能會越被動。
政治本來說的都是博奕,只有利益,不計原則。但從戰略出發,維護國家安全是原則是大利益。離開了戰略,只是功利性盤算,贏的得都是雞毛蒜皮,失去的那是前途和未來;以戰略思考和出發,可能會失去罈罈罐罐,但極可能贏得長治久安,贏得安邦定國。
再想強調三點
A, 港區國安法立法終於成行,雖然晚了十七年。但亡羊補牢 猶未遲也。即使錯過了最佳時機,但錯過一時不能錯過一世。只要抓緊補上永遠是最佳時機。
B, 港版國安法不是洪水猛獸,對絕大部分民眾來說,了解了就不可怕。這是極有針對性的法律,主要為維護國家安全,針對挑釁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C, 既然有極強針對性,港版國安法不可能包羅萬象,不是解決香港所有亂象的唯一靈丹妙藥。把港版國安法立法看著就可以解決香港目前所有亂局的想法是幼稚的,香港的問題還要香港自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