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台灣購買「魚叉」導彈卻意外泄露天機

2020-06-01
宋忠平
評論員
 
AAA

MISSIL@.jpg

5月28日,台灣防衛部門副負責人張哲平在專案報告中確認,台灣已向美方求購岸基機動「魚叉」導彈系統,同時還在今年4月要求美方對「岸防巡航導彈系統」進行報價。消息一出,台灣各界就對這一消息產生了不小的反響,這就是蔡英文當局長期以來所謂的「防衛自主」的旗號,其實就是撈取選票的政治伎倆,此舉更讓台軍引以為傲的「雄二」和「雄三」為代表的反艦導彈系統顏面無存。

按照美國方面官員透露的消息,台軍之前向美方提出希望購買美軍正在計劃採購的新一代反艦導彈(NSM)系統,但必然遭到拒絕,因為NSM過於「先進」,目前只是美軍和盟國陸續配備,台灣最多就是第四梯隊,還早着呢。既然主子說了,那就退而求其次,不得不選擇一把真的「魚叉」。既然確定購買真「魚叉」那就要說點「魚叉」的好話,就是這麼一件連台軍之前都嫌棄的武器,在正式確定要購買之後,不得不就「魚叉的優點」開了個國際玩笑。但為落後來編織華麗的謊言,對於台灣當局已經是常態化的事情了,說他們是凱子軍購還不承認,要大膽的承認現實才客觀。

客觀講,就算是美軍最新的NSM也存在不少的問題。NSM是美軍研製的兩款反艦導彈的一種,屬於隱身型號導彈,但飛行速度也就是高亞音速,傳說中的遠程高超音速導彈計劃被放棄,這就導致美軍的反艦導彈能力嚴重落後於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反艦導彈能兼顧隱身和高超音速能力,其突防能力很強。就算是美軍的NSM也相對容易攔截,中俄兩國艦艇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有效發現並通過「萬發炮」可靠攔截這類低速目標。

按照台軍此次透露的情況,如果一切順利,台軍採購的10餘套美製的岸基機動「魚叉」導彈系統將在2023年交付台軍,目前的美方報價為17億美元。之所以要買「魚叉」,就是台軍現有的岸艦導彈力量欠缺,靠自己的話,產能跟不上。另外,美方承諾導彈可以加載軍用GPS導航系統,讓「魚叉」有對陸攻擊能力,使其對地攻擊能力遠優於台軍自產的導彈。這些話說出來不知道蔡英文汗顏否,520講話還大放厥詞想大力發展軍工產業,一個很稀疏平常的反艦導彈都無法量產,搞軍工產業就是痴心妄想。作為美軍的盟友,軍用GPS導航系統也只能搭配銷售,美國人的生意做得太精明了,再次認可了這筆軍購是凱子所為,自己把美國當盟友,美國把自己當外人,一貫如此。

此外,用反艦導彈實現對陸地攻擊,或許這才是台軍的真實目標,但底子不好,再怎麼改都是殘次品,只是讓美國的「魚叉」生產線又可以開到2023年了,解決了不少美國國內的就業問題,可惜的是台灣更多人將會失業了,但自己家的失業不重要,主子家的就業才重要,奴才心態可見一斑。

事實如何呢?關鍵是「雄風二型」高亞音速反艦導彈本就是「魚叉」的仿製版本,射程、突防能力沒啥區別,購買原版只能說明「雄風二型」沒法自主生產,存在不少技術短板,還不如直接購買,這就暴露了台灣實際軍工能力絕不是吹噓的那樣牛。「雄風三型」優勢在超音速突防能力,但射程不足,更為關鍵的是這款號稱最牛的「航母殺手」,實則「漁船殺手」,實際上完全受制於美國軍火商的配套,產能完全被美國人卡脖子,這種無奈也只有台灣的軍工人最清楚。

如果台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購買「魚叉」尚說得過去,但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一般而言,導彈的更新周期是十年到十五年,也就是說台軍購買的導彈是落後於時代將近兩代的陳舊導彈,但依舊價格不菲,甘當冤大頭,這就是事實。

實際上,台軍購買什麼武器都是交保護費,因為善戰者不言戰。解放軍夜以繼日加強軍事鬥爭準備,瞄準的不是連兵役制度都搞不定的台軍,台軍不需要戰鬥力,也沒有戰鬥力。美軍是解放軍頭號敵人,解決台灣問題關鍵是戰勝不可一世的美軍。儘管美國國內近期還有人說要加強台軍自主防衛能力,讓台軍先撐着等待美軍馳援?先撐三天到七天,美軍就來了?這簡直就是自欺欺人,從嘉手納到台灣也就一個小時,關鍵是敢不敢來,要不要打,要不要繼續撒謊、欺騙、偷竊下去。解放軍軍事鬥爭準備瞄準的美軍全面介入的規模不可控的軍事衝突,必須立足於最壞打算才能爭取最好結果。但如今,和平統一的大門正在緩緩關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俄烏戰場博弈也就剛剛拉開帷幕,不能早早就下結論。「匕首」導彈、「口徑」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還要經歷更多考驗,「愛國者」導彈也不是萬能的,對付一般的空氣動力目標還行,但要想對抗速度極快的彈道導彈目標以及高超音速導彈目標,確實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宋忠平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