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汶羽:政府應針對犯罪年輕化推措施

2020-07-01
顏汶羽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AAA

VIO1.jpg

自反修例暴亂發生以來,青少年犯罪個案大幅增加,不少家長向我們表示關注犯罪年輕化的問題,以及暴亂對其子女的影響,擔心子女會被別有用心人士煽動利用,作出犯法行為。

此外,在「不問事實,立場先行」的後真相年代,加上網絡文化,以至個別極端媒體對暴力的扭曲及美化,青少年極度容易受煽動及影響,而一旦縱容暴力的潘多拉盒子被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從警方公布的最新數據上看,涉及青少年的暴力罪案持續上升,反映「破窗效應」正在蔓延。

我們認為,導致青少年犯罪年輕化的原因多樣性,而本港的泛政治化氛圍,以及深受外部勢力干預的影響,令到本港的犯罪年輕化成因更為複雜。為了解社會大眾對犯罪年輕化的看法,我們於5月份進行三項調查,包括「市民對香港犯罪年輕化的看法」、「家長對子女接觸大麻的看法」,以及「修例風波對家庭關係與生活的影響」,以期從不同層面了解市民如何面對反修例暴亂對青少年問題的影響,以及如何影響市民的生活。

我們又於6月6日舉行「關注犯罪年輕化問題」的圓桌會議,眾多講者嘉賓於會上分享不少相關的看法及建議。上述的民意調查及嘉賓意見為我們制訂建議書,提供了莫大的參考作用。由於青少年犯罪產生的原因及問題多樣性,需要社會各方持分者共同應對。

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和建議,包括推動「守法教育」,灌輸法治及守法意識;制訂「失德及違法教師名冊」及調整對違規教師的懲處機制,增加更多懲罰措施;制訂《防止網絡虛假資訊法例》,減低假消息煽動青少年犯罪的機會;協助家長及子女增加對話,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共同協助青少年應對社會及心理壓力。最後,由於社會快速發展,我們期望應對青少年問題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必須定期檢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