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全禁堂食」是否真的行不通?
「新冠肺炎」第3波疫情爆發,每天確診宗數過百,港府決定「加辣」,由原本只禁晚市及宵夜「堂食」,改為「全禁堂食」。市民要工作,多外出用膳,「全禁堂食」實施僅兩天,坊間怨聲載道,最終港府連忙取消相關措施。
「全禁堂食」本來是一項防疫政策,但現在已演變成為一個政治議題。不同政治取向的政客及市民,都有點上綱上線,大家也不肯再心平氣和的討論。但無論如何,筆者有以下幾點想補充:
1. 除了港府的「專家」之外,其實鍾南山教授也贊成「全禁堂食」。近日,媒體因應香港爆發第3波疫情而訪問鍾南山教授,他對香港的建議,除了是應該做「全民檢測」及盡快把確診的人隔離治療之外,就是「全禁堂食」。他認為食肆是重要的病毒傳播地點之一,「全禁堂食」很重要。
2. 有人認為,鍾南山教授的建議在中國大陸是行得通的,但在香港卻不一樣。但筆者強調,「全禁堂食」是鍾南山教授對香港的建議之一,他並非泛指中國大陸。
3. 港人普遍相信,「全禁堂食」在中國大陸行得通,不代表在香港做得到,並提出很多在中國大陸很得通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各省各市的防疫情況都有不同,並非所有城市都在「封城」的情況下才「全禁堂食」。普遍城市在復工的初期,仍是「全禁堂食」的。或許,香港真的地少人多,太密集,絕大部份雇主也不會照顧員工的午膳,香港實施「全禁堂食」肯定比較艱難,但就是否可以斷定,香港不應該這樣做呢?
4. 全港食肆成千上萬,港府宣布限制「堂食」的措施後,不少食肆都沒有遵守。而且很多食肆就算依從規矩,只入座一半,地方還是太少,食客之間的距離,亦肯定沒有至少1.5米。而且,跟據專家的論點,「堂食」的重用餐具、碗碟、餐桌和座位等等,都可以成為「交叉感染」的媒介。此外,侍應和食客之間的互動亦帶來風險。簡而言之,食肆是重要的病毒傳播地點之一。
5. 有媒體專門報道不少戶外工作的市民,因無法在中午「堂食」而感到十分不方便。但據筆者理解,造成的不便固然是有,但情況絕非完全不能解決及沒有商量的餘地。
● 不少戶外工作的人,除了到快餐店及茶餐應進食之外,一直以來都會坐在戶外用膳。很多地盤工人都會在食肆之前席地而坐,一邊吃飯,一邊吸煙。他們亦會坐在地盤之前的道上。現在他們少了食肆的「落腳點」,不能在中午時「涼冷氣」,着實有點可憐,但總不能說政府趕他們在街上吃飯。為數不少的人,一直都是在戶外吃飯的。
● 零售業已「半停頓」,仍然上班的前線員工,尚可以「分批用膳」的方法,躲在店舖後的小倉庫,或收銀的櫃枱前盡快吃飯。就算極細小的店舖,他們尚可考慮在「非繁忙時間」,把店舖短暫關上,然後在內用膳。從前可以「堂食」時,或許員工分兩、三批外出,現在可以分四、五批,於不同時段在店內或附近的戶外地方吃飯。
● 司機無法「堂食」,但尚可把車停泊在路旁,然後坐在車廂內用膳。今次疫情的某一些源頭,懷疑是因為司機感染後在茶餐廳用膳,再把病疫擴散開去。司機屬高危行業,每天接觸很多客人,容易被他人感染,又容易把病毒擴散開去,司機本身也要小心防疫,亦應該暫時忍耐,避免外出用膳。
● 更多人質疑「全禁堂食」,連「白領」也做不到。由於香港地少人多,連商業大廈也供不應求,租金極貴,很多「白領」的辦公空間也越來越少。以金融業來說,就算年薪過百萬的普通中產,亦有為數不少的人是坐「豬肉檯」的,「全禁堂食」時,大家坐在「豬肉檯」上吃飯,又難道不會感染病毒嗎?其實,據筆者理解,還不至所有人都坐「豬肉檯」,以香港的「辦公室文化」來說,大部份工作間總有些「板間」阻隔,確保員工有一定的私隱。即使是「豬肉檯」,不少公司尚以一些較矮的「板間」相隔。就算什麼都沒有,好歹也有一個電腦螢光幕在前。在公司裡吃飯,交叉感染的機率,理應比「堂食」低。此外,與同事在公司內一起吃飯,都是對着同一班人,總勝過外出用膳;在快餐店或茶餐廳吃飯難免要「搭檯」,和陌生人同檯吃飯,風險又不一樣。
● 港府亦本來打算開放社區會堂給市民用膳,亦有教會開放給市民進內吃飯。港府可用的地方不少,除了是公園之外,例如是正在休學的學校,亦可借出班房,社福機構亦可以改裝一下,至少可讓市民在「有瓦遮頭」的情況下吃飯。由於很多食肆都沒有完全遵守港府本來的禁令,警方不斷執法亦無法杜絕不合規的食肆。若港府提供「指定地點」給市民吃「外賣便當」,亦可方便及集中管理,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總的來說,「全禁堂食」並非一定行不通。這無疑會為香港市民帶來極大不便,但為遏止病毒擴散,又是否應該考慮清楚呢?
港府和「專家」轉軚,是因為沒有「腰骨」
港府和絕大部份「專家」都沒有「腰骨」。港府見市民稍有怨言,立時改變主意;「專家」則紛紛「打倒昨日的我」,某些人還反怪港府不准市民吃午飯。就算港府實施的「全禁堂食」值得商榷,但配套不足、朝令夕改,才是最大的問題。
筆者大膽假設,港府不再堅持「全禁堂食」,絕非「從善如流」,而是一眾社會賢達及高官,在實施兩日後才驚覺,原來「全禁堂食」並非只一紙政令,還要這麼多配套及措施,大感頭痛。或許他們再「望天打卦」,得知未來一周都是下雨天。大雨期間「全禁堂食」,肯定會引起更多民憤,所以才連忙取消相關決定。
港府早前在衡量情況後沒有禁絕「堂食」,理應告一段落,但疫情越見嚴重下又偏要「加辣」。港府官員一直議而不決,但決定後才發覺完全沒有考慮到實施「全禁堂食」的相關措施。若確診人數繼續高踞不下,港府理應堅持「全禁堂食」並加強相關的配套,但最終官員選擇放棄,其實是極為不負責任。
港人對「全禁堂食」反感的真正原因
為何港人對「全禁堂食」這麼反感呢?除了是「硬件」上之理由外,香港人的「飲食文化」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正因為香港地少人多,普通幾百呎的洋房,動輒過千萬元。而且,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平方呎,工作空間又是一樣狹小,其實大家都是非常壓抑,可謂「生活逼人」。大家一有機會,就不得不外出「舒展一下」,在午膳時間走出去吃個飯,或與同事和三五知己一邊吃、一邊吐嘈,已成為港人平衡壓力之「最後一根稻草」。
港人一直生活在極狹小的空間裡,恐怕未來一、兩年也無法外遊,若疫情持續下去,經濟進一步衰退,生活更越來越艱難。如今,港府抗疫措施漏洞百出,又偏要連普通市民的「堂食」也禁絕。港人又豈會對這個政府不反感?港府早前落落大方的給來自世界各國的機組人員及船員來港播毒,如今就要小市民連「堂食」也禁絕。這不是變相剝削港人的基本權利來補貼海外機組人員及海員的自由嗎?
但無論如何,筆者亦需要把鍾南山博士給予港人的建議覆述一遍:「食肆是重要的病毒傳播地點之一,『全禁堂食』很重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