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不一般的北戴河

2020-08-24
 
AAA

76657.jpg

前天晚上,央視《新聞聯播》開播不久,好些外媒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共高層復工了,北戴河休假很可能已經結束。

多名中共高層當晚在央視《新聞聯播》亮相。當天,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會全體會議、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去賀信。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是出席會議的最高級別官員,央視畫面顯示,陳希、孫春蘭、丁薛祥、郭聲琨、黃坤明、楊曉渡等六名政治局委員,都現身會議主席台上。

當晚的《新聞聯播》還報道,中國國務院當天舉行常務會議,由總理李克強主持。這是8月以來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雖然報道沒有播出畫面,但新華社的報道發自北京,顯示李克強是在北京主持會議。一般上,國務院常務會議每周三召開。此次破例在周一召開,很可能是因為高層在休假結束後,須儘早部署重要的經濟工作。

如果說這些還不足以構成確信判斷,昨天央視新聞的消息更讓外界確信,一年一度的高層北戴河休假鐵定結束了。據報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天赴安徽考察調研,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等情況。

每年7月和8月,中共政治的「北戴河時間」總是備受矚目。雖然中共在2003年取消北戴河辦公制度,但現任和前任領導人暑期在北戴河休養的慣例一直延續。他們在度假之餘碰頭、溝通情感,並就當下問題交換看法,這就是外界俗稱的「北戴河會議」。

雖然只是非正式會議,但北戴河休假期間的討論,向來都是黨內協調立場和利益關係的有效辦法。在務虛式的會議中,高層領導就大政方針展開討論,相互了解和吸納看法,確保在正式會議上,不會因太大的意見分歧而影響氛圍和團結。

今年的高層北戴河休假延續過往的神秘色彩,但與往年相比,也有更多不尋常之處。

到目前為止,官媒對北戴河「零報道」,就連往年這時候都會出現的中共高層在北戴河探望休假專家的消息也音訊全無。有分析推斷,官方今年可能出於疫情考量,沒有按慣例邀請專家到北戴河休養。

觀察人士也發現,與往年不同的是,多名身兼地方一把手的政治局委員均留守地方,例如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等,過去兩個星期都頻繁出席調研、座談、視頻會見等活動,說明北戴河休假並不是全員到齊。

更受關注的是今年的「北戴河時間」比往年更長一些。自從上月31日,習近平、李克強以及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京出席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儀式後,中共七常委基本不再有公開活動。唯一例外的是,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8月8日至11日在京主持召開人大常委會會議。

中共高層連續16天沒有在官媒「露臉」,這在近年來較為罕見。因為冠病疫情蔓延、中美關係急劇惡化和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出現重大變化,中國面臨多年來從未遇到的嚴峻局面。按常理,高層此時肯定公務繁忙,而今年休假卻比以往來得長,出乎外界意料。不過,內外變數越多也意味高層之間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協調立場,以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達成較一致的看法。

各種須要形成共識的問題中,重中之重相信是對中美關係的研判,以及如何因應美國正在發起的對華「脫鉤」和「新冷戰」,甚至為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擦槍走火」做好充分應對準備。此外,中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個新的提法將如何落實,是否是應對當前經濟問題的最佳策略,相信也是討論議題。

中共將在10月舉行十九屆五中全會,這次會議不僅要研究關於制定2021年至2025年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共建國以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或簡稱「十四五」)的建議,還要研究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有香港媒體解讀,超長的北戴河休假,也與高層需要討論「十四五」規劃有關,而這項規劃在中美劇烈競鬥的背景下或將是一個「戰時規劃」。這樣的猜測是否屬實難以判斷,但從北戴河休假前的政治局會議重提「持久戰」看,中共確實在為內外部環境的劇變做最壞打算。

北戴河休假的重要性與敏感性已經不如以往,但在強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中共內部,頂層精英在休假時以非正式方式表達觀點,依然是中國特色政治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當前嚴峻的內外挑戰下,相對放鬆地討論大政方針,暢所欲言地表達觀點更有必要。對觀察中國政治的人來說,各種圍繞北戴河的蛛絲馬跡,也依然是解讀中國政治的重要風向標。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治局會議是否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樣減少了,還需要更多數據和信息來支撐,政治局會議在中共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變化也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層決策流程和模式已隨着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型,中國不會有新的「習李時代」,政治局集體決策也成了過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決策指示能被無障礙貫徹落實的新時代,政治局開會次數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楊丹旭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