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爸爸何紫對談》家裏有人病了
(引文摘自何紫著作《做個好爸媽》,1993年初版)
帶領兒女分享家庭成員的喜悅,同時,亦應帶他們分擔家庭的憂慮。家庭的憂慮當然不好全告訴他們,一些是他們承擔不起,或徒然影響他們學業的,不說也罷。這裏說的分擔,包含甘苦與共、同舟共濟的精神。
例如當家裏有人病了,就要告訴孩子:「仔呀,爺爺最近哮喘病發,半夜最嚴重,我們一家四口,三個健康的就有責任關注這病者了。你可以爲爺爺做些甚麼?帶他看醫生?半夜起來服侍他,給他倒熱茶、舒背?他咳喘把你吵醒了,你可別有一聲半句怨言,不然,他會很難過,你不但不能怨,還要加倍安慰他啊!」
這種細心的交代,十分重要。其實對於一個病人,除了藥物之外,重要的是親人的精神支持與愛護、關懷,特别是老人,家人的愛護、關懷比藥物更重要。
總之,家中有人病了,就要看成是一家人的事,把愛心全端上來,安慰的話不能少。孩子這時候要學習不厭其煩關心家人的時候。媽媽病了,爸爸鼓勵孩子關心病人,照顧媽媽;同樣地,爸爸病了,孩子回家,媽媽開門即說:「嘘!小心輕輕走,爸爸病了,剛睡着,千萬别把爸爸吵醒啊。」
女兒何紫薇回應:
爸爸的教導在我們家實踐得不錯。最近,我媽媽因跌倒受傷入院,出院後我們不放心讓她獨自在家,便給孩子學習關懷和照顧外婆的機會。經我們鼓勵下,孩子擔當不少照顧者的工作,攙扶外婆上洗手間,幫外婆做家務,還教外婆用手機,逗得外婆樂滋滋。驟然孩子成熟長大了!
「與爸爸何紫對談」專欄介紹:
已故兒童文學作家何紫(1938-1991),在香港成長及接受教育,曾任教師、兒童報刊編輯,七八十年代致力兒童文學的創作、研究和出版,並一直在香港多份報刊撰寫專欄,對兒童教育有深刻的了解。本欄文章摘自何紫的遺作,當中談兒童的心理成長、性格與氣質的塑造、潛能的發揮等等。
每篇最後有其女兒何紫薇作回應,身為現代母親的何紫薇,認為先父留下的教養智慧,只要靈活運用,道理歷久不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