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星光:日本新首相菅義偉的改革和中日關係
日本福井縣立大學終身教授凌星光
9月14日,菅義偉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9月16日下午,經過日本眾議院的首相指名選舉及德仁天皇認證,菅義偉正式成為日本第99任首相,日本新內閣也將於當天成立。
中評社記者就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執政改革和中日關係等相關問題專訪了日本福井縣立大學終身教授凌星光。
凌星光表示,中國應支持菅義偉首相改革,支持日本在中美關係中起橋梁作用,支持日本走獨立自主道路,開創中日關係新局,形成「中日互助合作,振興亞洲,帶動世界新格局」。
凌星光表示,菅首相將面臨種種困難。比如沒有派系基礎,沒有當首相思想準備,執政構想尚未展示等。但他雷厲風行,緊抓落實「為國民工作的內閣」諾言。他先抓立竿見影的幾項工作如:增加PCR檢測,建立應對疫情經濟兩不誤體制;降低智能手機費用,抓緊建立一元化的數字化管理體制;理順在疫情下的出入國管理體制,為外國旅客的來日創造條件等等。儘管效果未必完全顯現,但日本整個氣氛將大變。
凌星光對日本政情的看法如下:
1:安倍晉三政權實際上是安倍主導的「安倍・菅政權」
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安倍沒有自己的政治理念,政治風度亦不甚好,之所以能夠「做得出色」,歸根於有菅義偉這位「軍師」或「總參謀」。即7年8個月的安倍政權,實際上是安倍主導的「安倍・菅政權」,菅官房長官從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第一個想不到是安倍首相2012年重新執政。其推動者是菅義偉。他與甘利明和麻生太郎一道說服安倍東山再起;第二個想不到是安倍能夠搞好同公明黨關係。安倍是鷹派代表,與公明黨無法溝通。菅說服安倍,每個選區有兩萬票,如失去這些票,自民黨無法獲勝。就這樣安倍聽取了公明黨主張;第三個沒有想到是安倍調整對華外交。前半期,安倍採納右派的強硬主張,從2017年開始的調整肯定與二階俊博2016年當幹事長有關,估計菅義偉也發揮過重要作用;第四個想不到是真的實現了政治(官邸)主導。民主黨執政時,曾經推行過政治主導,但遇到來自官僚的抵制,始終未能真正落實。安倍政權之所以能夠改變官僚主導為政治主導,就是因為菅義偉於2014年新設內閣人事局,抵制了官僚阻力;第五個想不到是安倍能夠執政近8年之久。安倍夫妻招來有關森友學園、加計學園、賞櫻花會等不少醜聞,卻仍能夠在國政選舉中獲勝,度過難關,亦有菅義偉出謀劃策之功。
從菅義偉經歷來看,他曾經屬於小渕派(現竹下派)和古賀派(現岸田派),1998年後不屬於任何派系,可視為基本上屬於鴿派,而安倍是鷹派代表性人物。為什麼兩者能夠合作得那麼緊密呢?他們的互相合作始於綁架問題上的共鳴。接着2006年,菅帶頭推舉安倍參加總裁競選,在第一次安倍內閣當總務大臣; 2012年又帶頭推舉安倍,在第二次安倍內閣獲得官房長官要職。可見,兩者合作不是來自共同理念,而是來自各自的政治需要。但不能否定的是安倍素來具有他自己所說的「既有母親系岸信介鷹派色彩,又有父親系安倍寬鴿派色彩」的因素,使得鴿派菅義偉能夠與安倍長期合作。
2:從過渡內閣很快走向正式內閣
9月初大家關心,菅義偉下決心繼承安倍是僅限於一年的暫時內閣還是爭取長期執政的正式內閣。從菅舉措來看,他接受「天命」,大幹一番,敢於改革,改變日本,其意在於長期執政。所以,截至明年9月舉行正式總裁選舉的今後一年或舉行大選之前,菅政權將是走向正式內閣的過渡期,主要抓這幾個方面工作:
繼承安倍政策,進一步落實安倍政策。如前所述,安倍政策也是菅政策,批評安倍政策,等於否定自己。因此,只能強調繼承安倍政策,而對於未能貫徹到底、效果不明顯的政策,則要抓到底,直到見效果為止。
一邊維護安倍面子,一邊消除其負面影響。安倍夫婦有失誤或污點,對此一方面要向國民交代清楚,得到諒解,另方面要保護安倍威信,做到仁至義盡。最近,在野黨實現了立憲民主黨和國民民主黨的統一,對前安倍首相醜聞的追究將更加猛烈,對此必須認真應對,以消除其負面影響。
治理疫情與恢復經濟兩不誤。國民最關心的是防控新冠肺炎,同時恢復經濟,早日走上正規的日常生活。日本儘管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比歐美少得多,但總的作法有過不少失誤,國民意見不少,菅將採取更加嚴厲措施加以解決。菅是愛學習的政治家,有可能向世界各國學習經驗。
利用派系和改造派系。如今,自民黨派系性質及其運作方式大不同於小選舉區之前的派系,只是交流信息和互相支援的鬆散組織。菅是無派系議員,但這次總裁競選得到五個派系支持。菅將面臨既不能受制於派系,又不能無視派系的現實。實際上,自民黨派系是黨內協商民主的一個平台。菅熟知派系的長處和短處,可能對其進行誘導性改革。
從安倍色彩過渡到菅色彩。在安倍內閣時期,菅就推出自己的政策,付諸實施,諸如故鄉納稅、水庫用統一標準、簡化簽證手續增加海外旅客、為農產品出口創造條件等等。菅表示,如今當首相,將進一步實施自己想法。毫無疑問,菅色彩將更加鮮明。
3:菅政權將致力於建設21世紀日本式資本主義
菅義偉尚未拿出他施政的國家總體藍圖,但競選中提出的內政設想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治理國家指導思想是「自力、共助、公助」與「紐帶」。「自力」是在設定框架下展開自由競爭,
提倡個人努力奮鬥。「共助」是發揮家庭、親屬、朋友、地方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互相幫助。「公助」是由政府來保障最低生活。「紐帶」,就是這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建設和諧社會。其目標可理解為有社會主義因素的21世紀日本式資本主義的建立。
推行中央政府改革和規制改革。日本講改革30-40年,但來自官僚和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很大,難以推行下去。菅決心很大,說:「要打破政府機構的垂直分割,消除既得利益,改變可惡的先例主義(注;以有先例為由,持續不合理作法)」。因菅早做過先例,有些政府官僚很緊張,但也有不少官員寄予期待。
新設數字廳,推進行政數字化改革。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暴露了日本數字化的落後。菅宣布首先在政府內部改變各部門設立各自數字系統,由數字廳一元化領導。同時改革三家通訊公司壟斷局面,推進競爭,降低數字通訊費用。
重組地方銀行和中小企業,振興地方經濟。隨着人口減少,地方銀行經濟效率下降,難以維持經營。中小企業成本高,經營愈益困難,還有因沒有接班人,面臨廢業的。菅提出,要重組地方銀行和中小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
菅義偉既有思想,又是實幹家,定了目標,就一竿子到底。有「勤於學習,着眼未來,有實行力」之稱。所以,人們期待他能夠落實改革,見效果。日本進入90年代後,經濟停滯不前,社會失去元氣。菅有可能改變這種灰色局面,使日本重新恢復活力。有這樣一個說法:菅首相通過改革醫治日本社會「頑疾「。
4:從重日美同盟向重亞洲、重聯合國過度
菅首相在外交和安全保障問題上發言不多,國內外的普遍看法是個未知數。但筆者看來,他善於學習,善於看潮流,如能長期執政,必將走更加自主的道路。就是說,他有可能將安倍的戰術性調整逐步地推向到戰略性調整。
繼承以日美同盟為基軸。繼承安倍外交必然以日美同盟為基軸,但菅很少談民主、自由、人權共同價值觀。菅還談到要繼承「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但不涉及到其具體內容。在防衞問題上講到「憲法之下的專守範圍內「。」加強「或」深化「日美安全條約是目前日本的一般論調,但對此類說法,菅似較為謹慎。
重視跟鄰國的關係。菅講到「日美同盟為基軸」之後,一定提到「要與中國等鄰國建立穩定關係」,「與亞州國家搞好關係」「與中國、韓國等國家經常溝通,推進戰略性外交」等。這實際上暗示著日本要開展自主外交,向對美對華平衡外交過度。安倍外交,初期有與美國一道圍堵中國之意,但2017年前後有所調整,向自主外交轉換。儘管需要一定時間,但菅外交有可能愈加增添這一色彩。
反對搞樹敵人的亞洲版NATO(北大西洋組織)。美國有意搞美日印澳四國的安全保障聯盟,並逐步搞成亞洲版NATO。石破茂可能受此影響,提出要搞亞洲版NATO。菅對此反駁道:「在美中對立之下,要搞亞洲版NATO,就必然形成反華包圍圈,是不正確的」。菅此話非常明顯,他反對敵視中國。
輕理念外交,重務實外交。政治家要有理念,但外交必須面對現實,要有靈活性,需要妥協。安倍外交有現實主義一面,從菅處世哲學看,可能更加務實,更為現實主義。安倍強調:「立於自由、民主主義、基本人權、依法行事等基本價值觀開展戰略外交」,但如前所述,菅幾乎不講此類話。菅繼承不繼承所謂「價值觀外交」,值得密切關注。
將形成菅-二階-公明黨一線。如前所述,安倍執政後半期,二階2016年當幹事長之後,在對華外交上逐漸形成了安倍--(菅義偉)--二階—公明黨一線。如今,很有可能形成菅義偉—二階—公明黨一線,對加強中日溝通很有好處。據傳,日本新政府將同意在年內締結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日本過去以印度不加入為由持消極態度),是個中日加強合作的好題目。
1990年代初,在蘇聯瓦解之後,細川護熙內閣就日本防衞政策,試圖將日美安全條約第一改為聯合國第一,以使日本走獨立自主外交的道路。但美國對日本施加巨大壓力,視中國為假想敵人,重新加強日美安全條約。之後過了20多年,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世界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一新形勢下,日本正面對重新選擇機會。菅義偉能否抓住這個機會,能否頂住美國壓力,是人們所關注的,也是人們所期待的。
5 中國如何看菅義偉政權
菅義偉很有抱負,但低調務實,而歷來以扶植年輕者來體現自己政治志向為榮。比如,服務於比自己年輕6歲的安倍,2006年推舉河野太郎參加總裁競選,今來還積極扶植小泉進次郎等。如今,自己當「總司令「,指揮各路人馬,必有諸多困難。菅義偉很明顯想發展中日關係。但我們要考慮到兩個不利因素。一是中美對峙下的美國給日本的壓力。二是日本輿論對中普遍欠佳。為此,我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1)需要關照過渡期的困難。今後一年,菅義偉要經歷許多考驗,特別是能否提早舉行大選,能否獲得勝利,是嚴峻考驗。習主席明春能否訪日,還要看今後幾個月的情況。11月美國大選結束後,如果日本輿論變得冷靜理性,習主席就可以訪日。主要是要看日方需要。
2)在疫情和經濟問題上加強合作。日本感染專家和有良心的有識之士很重視中國防控疫情經驗,日本經濟界人士和學者重視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儘管受美國偏激看法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出現好氛圍,但年底,有可能發生較大變化,我們要為此積極做好準備。
3)在經濟社會機制問題上互相學習。過去中國學習日本多,如今,日本也有向中國學習的地方了。兩國互相學習的時代正在來臨。日本對中國的優越感開始減退,特別是40歲以下年輕人對中國的興趣較大,很有希望。
4)重溫戰後中日友好歷史。中日之間有複雜的政治糾結,但戰後中日友好歷史在世界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特別是日本對我國改革開放的貢獻要大談特談,以增強日本年輕人的信心,積極配合菅政府振興日本。要大講繁榮的日本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亞洲和世界。
5)公開宣布「中國感謝日本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支持,中國衷心支持日本新政府銳意改革和重振日本」。
很多日本人不相信中國和平政策,認為中國正向海外擴展,謀求霸權。並對此感到威脅。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也被日本人視為推行大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需要。如何說服日本人是個很有學問的課題。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應該多讓外國人去體驗、去說。
總之,中國應支持菅義偉首相改革,支持日本在中美關係中起橋梁作用,支持日本走獨立自主道路。開創中日關係新局,形成「中日互助合作,振興亞洲,帶動世界新格局」。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