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美國「國寶」余茂春其人其事

2020-09-29
 
AAA

0ecb0b7514aeb301bdd4ecc38963d826.jpeg

文:任鳴   自由撰稿人

現年58歲,出生在中國重慶的余茂春,1979年挾著重慶永川中學高考狀元的殊榮進入了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他的母校所在地的永川縣文曲廣場有塊狀元碑,碑上刻著歷屆高考狀元的名字。最近,余茂春的名字已被剷除。曾經因余使之與有榮焉的家鄉安徽省壽縣,現在也羞愧於提及余的名字,其余氏家族近期直接將余茂春從余氏族譜除名。

余茂春現任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和規劃首席顧問,與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搭檔成為「中國班」主要成員。余被認為是為數不多的能夠解讀中國政治術語的人,比一些自稱為「中國通」的白種美國人更能夠明察中國的軟肋,不僅從學術而且從政策實施的角度推動美國對華政策的巨變。

據南開大學當年他的同學回憶說,余在大學的成績並不拔尖,性格好勝,當過班幹部。那些靠近黨組織,爭取政治上被認為可靠,並願意承擔學生工作的人,才會當上學生幹部,這是中國學校裏的政治規則。

1985年,余茂春被公派負笈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州斯沃斯莫爾文理學院就讀並取得碩士學位,1994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後,沒有回中國,而是到了美國海軍學院執教,主講現代中國和軍事史。在新自由主義信徒大本營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主持了一個講座系列「中國論壇」,為吳弘達、吾爾開希、劉賓雁和方勵之等中國異見人士提供發聲平臺。

余茂春與勞改基金會創辦人吳弘達的相識源於是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和工作過的關係,吳曾經在伯克利出任地質學客席教授,並撰寫他在中國勞改經歷的書籍和文章。吳弘達1992年從伯克利離職,投入人權活動,同年成立了勞改基金會,從事研究中國的勞改制度,並引導美國政界關注和批判這個制度。勞改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源於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余茂春則成為勞改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

2007年,雅虎公司委託吳弘達在勞改基金會框架下管理一個旨在資助中國異見人士的1700萬美元的人權基金,根據公開的財務記錄和法庭證詞中得悉,這筆錢中,僅有120萬美元用於資助異見人士的家庭,其他的錢被吳弘達挪用他處。在2016年4月吳弘達意外去世時,勞改基金會的賬上只剩下300萬美元,很多巨額花銷去處不明,引起廣泛的質疑。2015年,美國國稅局曾因財務違規對勞改基金會罰款4萬美元。吳弘達去世後,余茂春參與接管了基金會的工作,對於多筆大額資金的不明去向,他是否負有責任,不得而知,而且外界很少人知道他是勞改基金會的理事。

余茂春被特朗普政府重用,參與對華政策的研究、策劃和實施,使人覺得在美國政策制定圈內的白人「中國通」的地位已經趨於讓位於懂得中國政治特質和體制內運作的投靠西方的華人謀士,美國外交政策制定圈能夠讓一個在紅色中國出生長大的學者擔當如此重要的角色,在美國歷屆政府中是少見的。

自從余茂春在美國參與政治以來,克林頓、布什、奧巴馬三屆總統都沒有理睬余茂春的「美國需要改變對華政策」的呼籲。但是,代表了美國右翼勢力,決意顛覆美國政治傳統和遊戲規則的特朗普起用了余茂春,並把余的對華政策思路作為對華「殺手鐧」,特朗普任職四年來主打對華制裁策略,並在美國對外政策中貫穿「美國優先」的做法,甚至不惜得罪傳統的西方盟友。

中國古老的攻訐術中有一種「以夷制夷」的做法,意思是利用外族的反對派來對付外族勢力,以削弱對方力量。由於外族反對派對於外族勢力內部情況非常瞭解,可以有效攻其軟肋而很快奏效。余茂春的角色就是充當了攻訐的謀士。除了他以外,國務院還有其他的華裔學者為美國的制華政策出謀劃策。但是這些「中國班」成員在美中角力方面釋放的影響力和效果是否長遠有利於美國,還待觀察。

在余茂春的建議下,美國開始將中國使用的「雙贏」、「互利互惠」等術語解讀為「毫無意義的陳詞濫調」。國務卿蓬佩奧對他提出的「原則性現實主義」評價甚高,助理國務卿史迪威把余茂春視為美國的「國寶」,國家安全副顧問波廷格則稱讚余茂春是一個對美中俄關係有清醒認識的人。《華盛頓時報》稱余茂春「現在已經成為國務卿蓬佩奧就美中關係最有影響力的顧問」。

然而在中國,對余茂春卻是一片鞭撻之聲,套用中國的流行說法,這是「吃黨的飯砸黨的鍋」的典型案例。余茂春的南開大學同學在微信群裏議論得最多的就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勢面前,余連一只螳螂都不如」,這是中國的一句成語,意思是螳螂的臂膀擋不住前進的車輪。有同學認為,南開大學出了一個大漢奸,是恥辱。但也有同學認為,余茂春以華人面孔及一己之力,能夠成為全球最大影響力的美國政府的核心幕僚之一,當屬南開大學的傑出校友。

還有一種「陰謀論」:與余茂春相識的中國人透露,余茂春的父母均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均為中共做事,余茂春本人也曾申請入黨,其在南開大學畢業後由中國政府公派到美國深造,必定通過了政治審查一關,通常會被認為政治上是可靠的。他在完成美國的教育後,馬上進入政治領域,先是滲透進美國的中國民運圈,掌握情況,但從不參與中國的海外民運黨派和活動;接著對前幾屆政府滲透失敗後,成功進入特朗普政府決策圈。從余參與的美國對華政策效果看,表面上對中國很強硬,改變了中國一直享受的待遇,實際上對美國的傷害也不輕。美中貿易戰的結果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美國輸了;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雖然對華為造成巨大影響,但並沒有影響華為5G和其他人工智慧領域的擴張,中國的其他科技公司反而快速成長起來。晶片武器化的政策,導致中國傾全國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鏈,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也遭受很大訂單損失,產品積壓嚴重,從而影響了其對新技術的投資,未來幾年的業務萎縮已成趨勢。在美中科技戰的背景下,同樣受到美國排擠的歐洲科技界與中國的合作步伐正在加快,一個「去美國化」的科技產業鏈正在構建中,美國未來更加孤立。

中國過去的歷史說明,一旦舉全國之力發展某一產業,必定會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晶片技術的突破將會使中國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中國政府已誓言,到2025年,晶片的自給率將達到75%,美國半導體企業將失去中國龐大市場,缺乏足夠訂單的美國科技公司前景黯淡,最終將會喪失科技優勢。這一點余茂春應該很清楚。余茂春這位具有中國紅色背景的謀士給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出的主意,也許是「餿主意」。

基於蓬佩奧所崇尚的「有原則的現實主義」,美國領導者需要再次將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利益視為一體,採取審慎的政策,並追求切實可行的目標。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