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求通關 港府無法解難題
圖1 香港社交媒體通關話題正負面情緒指數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香港社交媒體對影響兩地通關幾大因素的關注度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3 香港社交媒體關於通關各類訴求熱度及與上月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香港第三波疫情以來相關話題關注度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11月23日起,符合條件的港人,從廣東及澳門陸路口岸入境抵港,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可豁免14天強制檢疫,初步限額每日5000名。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由於香港疫情近日再度反彈,清零難上加難,港人對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及與內地通關的政策已經從期待到失望,再變為心涼和無感。
回顧6月以來港人對通關話題的情緒變化,可以清楚發現(如圖1),儘管此次港府實施「單向通關」回應了居內地港人的迫切需求,特首月初訪問北京、廣東時也爭取兩地盡快通關,但近期通關議題的熱度已經大不如前。
「單向通關」公佈之初,不少網民反應相當謹慎,認為政府通關計劃多次「跳票」,除非真的實施執行,不必抱有過高期望。同樣,當特首訪京未能爭取到「雙向通關」時,許多港人也認為在預料之中,他們意識到內地防疫措施和通關標準遠遠嚴於香港,若香港在未清零狀態下與內地恢復通關,反而會給內地防疫帶來威脅。還有港人亦認為,此次「單向通關」聊勝於無,回內地仍要隔離14日,對身處香港的市民意義不大。
港人近期對通關的冷淡和心涼,除了因為之前多次被失望打擊之外,還多了幾分迫於現實的無奈。如圖2所示,前不久內地宣佈收緊針海外多國入境檢疫標準,不少港人已經猜測內地為保防疫萬無一失,不會貿然與香港恢復通關,林鄭在北京時的發言恰恰印證了這種猜測。秋冬季來臨,歐美疫情再次惡化,香港疫情也出現反復,都令香港人開始擔心第四波疫情爆發,不僅通關無望,還可能出台新一輪限制防疫措施。
香港疫情難清零,和缺乏強制檢測、始終堵不住防疫漏洞密切相關。然而,網民普遍不看好強制檢測在香港的可操作性,但港府日前增設4個檢測中心、擬對特定群體進行強制檢測,以及將檢測價格降低至240港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港人有關檢測力度的疑慮。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延續10個月,隨着時間的推移,港人對通關的訴求亦發生變化(如圖3):跨境旅遊的關注度明顯增高,成為當前第一訴求,上個月國泰宣佈大裁員計劃,各界真切感受到疫情封關下旅遊業的慘淡。不少業界人士紛紛呼籲,以盡速推行健康碼、恢復自由行等措施搶救旅遊業。年關將至,內地高校即將放寒假,跨境學生對通關需求的增幅最為顯著,「單向通關」豁免檢疫政策出台後,不少在內地求學的港生及家長都表示,對明年春節返港團聚更加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跨境家庭的通關需求較上月有一定降幅,但仍然高居第二位。這一方面說明「單向通關」免隔離的確緩解了跨境團聚訴求,另一方面卻仍然阻擋了大量希望在節假日回內地探親團圓的香港市民。不少港人感歎,11月才做到有限度單向通關,香港疫情又難以清零,聖誕、元旦與春節假期愈發臨近,如何過年變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大問題。
「單向通關」緩不濟急,兩地全面恢復通關、香港經濟重現活水的前提是香港自身要有效防控、早日清零。然而隨着香港又連續出現無源頭感染,社交媒體關注度卻平平淡淡(如圖4),反反復復之下,香港社會對疫情的那根「弦」早就松下來,政府的防疫措施又永遠找不到「解題公式」。一整年即將過去,港府的防疫成績單究竟能打幾分?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