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依法治國 – 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2020-11-23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WhatsApp Image 2020-11-23 at 10.01.00.jpeg

2015年,中國公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其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現在,2020年已近尾聲,這一目標顯然已被推遲,或被推遲到2035年。據10月底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國將在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鑒於中國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立法和司法體系薄弱以及公然使用法外手段打壓異己等現象,這表明要實現中國特色的依法治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在2035年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而言,推行「法治」將至關重要。

11月16-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討論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以及依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官媒把這次會議稱為史上首次,而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全部出席,也足以證明這一會議非同尋常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突出強調了對加強社會主義法治11個方面的要求,包括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社會主道路;用法治方式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協調推進依法治理、依法用權、依法行政;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以及強調高級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必須守法。

這些提法雖無新意,但習近平講話中強調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的提法,令海外分析人士眉頭緊鎖,感到驚訝。

習近平這番講話,其目的是要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一些分析人士猜測道,在對香港立法會議員任職資格做出決定、為港府提供理據取消四名反對派議員資格後,北京很快將再次出手,針對台灣進行立法。

在本次會議之後,官媒對這11項口號式要求大加稱讚,認為這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中國實施依法治理依法行政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內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於2017年和2018年分別被寫入黨章和憲法。自此之後,習近平思想的內涵已涵蓋了外交、經濟、武裝力量和生態文明等領域,充分表明習近平在黨內的政治權威在不斷提升。

中國領導層在籌備將於明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活動以及將於2022年召開的黨的二十大。普遍預計是,二十大將確認習近平再幹一個五年任期,其政治地位將進一步提升,習近平思想也將不斷豐富,涵蓋更多領域。

對鞏固習近平的政治遺產、加強黨的合法權力以及把黨的領導制度化而言,加強「法治」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領導人和官媒經常使用「法治」一詞,但其內涵與西方國家的概念截然不同。在西方國家,法律旨在防止權力濫用,確保司法獨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在中國,「法治」更像是「法制」。正如習近平本周所講,依法治國就是「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因此,習近平強調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

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樣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當時,人們仍在閉門討論黨和法誰大的問題,國家領導人也在努力完善法律體系,以確保國家不會再遭受領導人專權之苦。那時,毛澤東發起了「文化大革命」,致使整個國家陷入混亂和動蕩。

自2012年上台執政以來,習近平已徹底改變了國家的治理模式,並已公開宣告黨掌控國家的一切,包括法律。

不無巧合的是,黨的主要刊物《求是》雜誌15日發表了習近平2月份關於依法治國講話的節選。習近平指出,要努力把黨的觀點主張固化成法律法規。他還指出,中國要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專業法律隊伍。

面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日益敵對的國際環境等複雜挑戰,尤其是中美對抗又致國際環境更為惡劣,習近平推進依法治國,無疑會加強黨的領導,同時更好地解決公眾的不滿和回應公眾意見,加強和鞏固社會穩定。

過去幾天裡,官媒高調報道了習近平的有關講話,指出公平和正義是法治的生命,應努力使人們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新華社援引習近平的話說,「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99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

但現實情況是,當局仍在藉助法外拘禁和其他強制手段,來對付敢於直言的活動人士、律師和學者。這類案件的發生,會削弱國內外民眾對中國政府踐行依法治國承諾的信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