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抗疫不力引爆香港被邊緣化危機
香港第四波疫情持續高燒,每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徘徊在100宗左右水平,由此引發幾個現象。一是香港人返內地避疫逼爆口岸,據說過關十多個小時仍未能入住酒店,導致深圳等地的指定檢疫酒店也一房難求。二是內地衛健委專家指香港疫情對深圳構成很大壓力。三是深圳市面向港澳人士招聘公務員,引來大批港澳人士申請,100人搶一個職位。這幾個現象其實都是源於香港抗疫不力而起,但背後卻有不同的具體含義。
港人蜂擁回內地避疫,最直接原因是本港長期聽課,加上北上檢疫耗費大量時間,如果打算回鄉過年甚至過春節的,乾脆現在就成行。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香港的政治生態。要知道,如果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就是說已經來港多代的人,這些人在政治上相對偏「黃」,他們一般不可能回內地避疫。相反與內地關係密切的新移民、內地專才、內地優才等,由於主要人脈在內地,不可能長期與內地脫鈎。如果香港與內地長久不能回復正常人員往來,那麼對這些人而言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有內地、無香港。還記得英國宣佈給BNO護照持有人居英權的時候,香港的愛國群眾紛紛表示「走好不送」,但一場疫情襲來,恐怕BNO持有人未「回歸」前宗主國,愛國群眾就先要拋棄香港了。
筆者早於今年上半年就斷言,在可見的將來(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香港與內地都不可能恢復正常人員往來,當時被不少新香港人嗤之以鼻,但到了下半年,認識的不少新香港人紛紛回內地謀生,當中相當部分沒有打算再回香港。
第二點,內地專家指香港疫情對深圳構成壓力,其實是暗斥香港控疫不力。在過去一段時間,大家都能發現,香港的建制媒體、建制派人士一直在鞭策特區政府加強抗疫措施,到現在內地專家也開腔,說明這種「看不下去」情緒到了一個更高層次。但那又如何呢?你可以「你行你上」嗎?牛不喝水按不下牛頭,與其催促別人做,倒不如自己做。但政治現實上,特區抗疫再不力,你也只能繼續任由特區抗下去。武漢年初抗疫不力,中央可以一上來就撤換湖北省委書記、武漢市委書記,但香港呢?一個「港人治港」令到你無計可施,因為抗議不力不是林鄭月娥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特區的港人公務員團隊、特區政府架構的不力。有本事你撤換整個特區領導層,換一個內地得力的管治團隊來?那還是不是「港人治港」?最近也有不少評論文章,批評香港的專家水平低下,反問能不能請內地衛健委的專家來參與?這說到底也是「港人治港」問題?究竟何謂「港人治港」?是不是整個特區管治,除了防務和外交以外,其他上上下下全部都是港人才可以?如果領導層不是港人,但下面執行的都是港人,那算不算「港人治港」?當年英國人管治香港後期其實就是這樣的。或者反過來說,能否只要特首是港人,下面的官員、執行人員可以是非港人呢?又或者說,澳門防疫工作做得好,吸取一些澳門的人員來協助抗疫可以嗎?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多年前我已經提出一個問題,如果香港是一個開放、外向型的城市,加上隨著香港不斷融入國家,那麼「港人治港」早晚會是一個實質障礙。內地都可以吸收一些外籍人士來參與治理,深圳更定向針對港澳人士招聘公務員,「港人治港」難道就要鐵板一塊,必須由上至下都是港人才可以治理香港?如此一來,只會造成香港日益封閉,形成港人的小圈子管治團隊在窒礙發展,這種惡果今天已見。因此多年前我就已經提出,如果某一日,現實證明港人真的無能力治港,那怎麼辦?我相信今天的抗疫戰已經說明這一點,繼續作繭自縛,那就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來較非。反過來我又問,年初武漢、湖北疫情失控,如果湖北實行「鄂人治鄂」,不能從外地調入新的管治團隊和專家團隊來抗疫,後果會如何?這一點值得港人反思。
第三點,深圳面向港澳人士招聘的公務員,雖然申請者眾,但我相信絕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是本身就居住在深圳的港澳人士,甚少有從香港北上去參與考試的。因為說實話,這些職位競爭激烈,只有1%的機會被錄取,誰會冒著隔離檢疫14天的成本去做?因此,說這些措施是促使香港與內地融合,其實不準確。應該講,如果兩地能自由通關,那就是促進融合;相反如果兩地不能自由通關,那就不是促進融合,而是「去香港化」。內地對港澳人士的優惠政策越多,只會吸引越多港人北上謀生、創業,這些人可能以後都甚少會回香港了。「香港人」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歷史概念,而不是一個現實概念。
一言以蔽之,只要抗疫問題不能解決,任何政策的最終結果都只能導致香港被不斷邊緣化,化解之道是必須打破「港人治港」的制度束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