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中國的2021年

2020-12-28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12-28 at 09.37.52.jpeg

在2019年,中美GDP分別約16.4和21.4萬億美元,差距約五萬億美元。如果中國每年經濟增長比美國快3%,兩國經濟規模在2029年將大體接近。

受新冠疫情影響,中美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差距會大於3%。及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化,中國經濟規模趕超美國的時間也會生變。

即使兩國GDP相若,中國人均GDP僅爲美國的四分之一強。介時,許多中國公民仍會希望移居美國過更好的生活,但兩國綜合國力對比則會出現明顯的改變。

人均收入差異也反映中國介時仍有增長潛力。到了2035年前後,中國經濟規模則可接近「五眼聯盟」的總和。

眼前是願景的起點,明年則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躊躇滿志,確定了2021年的八個重點任務,顯示明年中國經濟會出現承先啟後的變化。

一、高質量發展。

擁有充裕要素及有效調配是中國經濟能持續擴張的結構性優勢。中國權力核心現在考慮的已不是經濟增長能否保八還是保六,而是通過以下方案讓經濟持續發展:

1)產業從中低端到中高端發展。「中國製造2025」是由創新推動的;中國在2021年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

除人工智能、電子通訊外,抗擊新冠病毒顯示中國在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水平已明顯提升。中國未來一兩年在該領域更可能取得「顛覆性」的成就。

2)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美國對華爲、中芯等中企的打壓迫使中國加快自主研發集成電路;同時,中國也迫切研發飛機發動機等核心技術。

雖然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生產所有的商品,但中國作爲一個大經濟體,應能避免日後被別國在産業鏈「卡脖子」的現象。

3)環保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條件。中國計劃來年加快優化能源結構,讓煤炭消費在2030年前盡早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二、有序和均衡發展。

鑒於市場經濟發展和外國經驗,中國政府首次把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作爲新年主要的任務。近來中央約談國內某些電商巨頭體現了規管市場的新趨勢,估計明年還會有跟進措施。

經濟持續發展也並不意味着風險消失;有人稱樓市反映中國經濟「最大的灰犀牛」風險。

在2016年「兩會」過後半年,內地許多地方樓價上升了三倍。發展商得益於「去庫存」,樓價也上升,空房增加。

資本回報隨樓價跑,房租隨工資跑,中國工資卻沒有樓價上升得那麽快。樓價上升,租金卻多年來仍持平,許多地方樓價等於70至100年租金收入。

內地樓市有泡沫,樓價有下調壓力;樓價下跌卻消費。中國社科院再次建議對熱點城市加快開徵房地産稅,後續發展卻是未知的。

三、發展「雙循環」。

1)擴大內需,政府的目標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中國低收入群體分佈在廣大農村,提高農業技術和農村土地市場化有利提升農業人口的收入和內需。

2)基於在全球化處境和外貿表現,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意願毋容置疑。香港可積極協助內地對外開放,也可因而造福本地社會。

國際機構預期中國GDP今年增長1-3%,明年9-7%不等;兩者之和約爲10%,即每年增幅約4.9%。對疫情經濟來說,那是一個不錯的表現。

因此,不論官宣還是根據經濟表現來判斷,內地明年仍會持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那是因爲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可避免「大水滿灌」;積極的財政政策則會向中西部和個別行業傾斜,也可爲經濟增長「托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