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雷聲大雨點小的美大使訪台

2021-01-18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78778.jpg

被台灣讚許為「台美關係重要里程碑」,中國大陸警告為「玩火」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台計劃,在啟程日(13日)突然告吹,降格為昨天(1月14日)的視訊會談。美國國務院的所有外訪計劃,都在13日宣布取消。

這項突變的原因撲朔迷離,一說是:特朗普與拜登團隊總算達成了起碼的默契,特朗普「殘餘部隊」不再擾亂政權移交,交換條件是彈劾特朗普的壓力不再升級。換言之,是特朗普總算同意不再生事,這一解讀從他13日當天發表視頻,以迄今最鮮明的態度譴責國會山暴力,可以得到佐證。

另一種猜測是:國務卿蓬佩奧原本興緻勃勃的訪歐行程,因北約盟國、盧森堡外相和歐盟官員紛紛拒絕與他會面而被迫取消。這讓蓬佩奧情何以堪?於是,美國國務院(實際功能是外交部)乾脆取消所有外訪,克拉夫特的訪台行程當然也跟着泡湯。

其實,上述兩個猜測並不相互排斥,完全可以並存。細看美國國務院文告,開頭就強調,國務院「完全投入於在未來八天內完成平順有序的交接」,因而取消一切外訪。這段話有自我辯解的意味,也間接承諾不再給拜登團隊添亂。或許,特朗普及追隨者總算意識到,美國國會山暴力讓自己在國內外都成為眾矢之的,連歐洲官員都不齒與己為伍,還是收手吧。

確實,給拜登的接班添亂,才是此前特朗普陣營「完全投入」的工作。作為只當了一任就被多數選民以選票選下去的領導人,特朗普拒絕認輸,其團隊在外交上猶如打了類固醇或患上了多動症,動作多多以期延續其政治遺產,縮限未來政府的外交政策空間;在內政上則繼續撕裂美國,埋下更多治理難題。

例如,距離交棒僅約10天,蓬佩奧本周一宣布將古巴重新列入恐怖主義資助國家名單,赤裸裸地掣肘拜登政府的古巴政策。在東亞,特朗普團隊臨別秋波之際則猛打「台灣牌」,這兩個月里繼續批准對台售武,簽署《2020年台灣保證法案》,在1月9日宣布解除與台灣官方交往限制,本周還原定有美國大使訪台,昨天變成了視頻會談。台灣只好「主隨客便」,對方來或不來,台灣都處於變動,頗為無奈。

台灣也心知肚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如果成功進行歷史性訪台,雖然面子上好看,但是後患也不小。克拉夫特是前朝任命的大使,在任期將屆時本來就不該「趴趴走」,利用剩餘任期高調活動,台灣如果熱情接待,只在未來白宮主人處失分。

再者,台灣官方一直落力與特朗普陣營建立關係,去年11月以來在被認為「押錯寶」。上周特粉闖入美國國會試圖阻止參議院認證拜登當選後,他們的暴行遭世界多國政要譴責,蔡英文沒有譴責國會山暴力,還逆勢宣布接待由特朗普任命、本身又是特朗普大金主的克拉夫特大使訪台,這個選擇與時間點讓人不解,其中恐怕也有無奈之處。至於,特朗普政府是否真為台灣爭取國際空間呢?如果要做早就做了,不會等到任期最後。

而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與官員這番多動,所為何者?

往好的方向解讀是為了延續其政治遺產,但更合理的解讀是為了製造聲量、營造大內宣,為未來東山再起蓄積能量。這倒是與台灣高調宣傳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來訪有共通點,都尋求滿足內部觀眾、拉抬支持。

特朗普政府近期還有一個另類動作,就是在1月5日正式解密2018年特朗普政府通過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這類文件一般要保密30年,如今已於1月12日在白宮網站公開。

新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內容並未出人意料,遏制中國的意圖很清晰,比如提到要「建立中國產業政策與不正當貿易行為正損害全球貿易體系的國際共識」,協助台灣發展的不對稱國防戰略與能力,以確保其安全、按其自身條件與中國交往,教育各國政府、企業、大學、中國留學生、媒體和普通公民等關於中國的壓迫行為,防止中國獲得軍事和戰略能力等等。

白宮此時解密這份文件,顯然也是為了特朗普團隊能獲得後續政治能量,但是效果卻適得其反,因為其中大部分高目標都沒有實現,乍看下反而有點美版「厲害了我的國」的味道,凸顯「美國優先」政策路線的失敗。過去四年的經驗,說明一方大國尋求絕對壓倒另一方不會成功,選邊押寶因此將得不償失,但願草草了事的末期外交標誌一個時期的結束,中美關係能掀開新的一章。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許多專家已示警,近來大陸面對西方加緊圍堵、內部經濟社會難題燜燒;如果美台繼續聯合制華,再加上明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由強調台灣已「事實獨立」的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勝出,不排除北京會放棄和平統一希望,決心「加強鬥爭」,考慮近期對台動武,來轉移內部壓力。

    溫偉中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