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美國大分裂 內戰太誇張
朋友之中,「特粉」(特朗普死忠支持者)數目原來不少,他們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堅持特朗普代表正義,對抗左翼、打擊中共、對抗華府官僚和「虛偽」的民主黨精英、不賣主流媒體的帳、反對移民……這一切,團結起7000多萬投票給他的美國人,再加上華人圈子內的反共抗中人士,形成一個聲勢浩大的「特粉」群體。
在競選總統和上任之後,特朗普的策略一直都是只跟自己友講話(Speak to his base),並不斷攻擊反對他的人;製造分裂,既是特朗普的競選策略,也是他的治國手法,美國發生1月6日暴民攻入國會,完全有迹可尋,並不令人意外。
1月6日上演了震驚全球的一幕,事發後特朗普並沒有任何收斂,相反把責任全推給攻入國會的暴民(流傳一段影片,稱特朗普和家人在某處「欣賞」暴亂現場直播,氣氛非常愉快;但影片攝於何時,不乏爭議),他並且表明不會出席1月20日的總統就職典禮,以此顯示不認同大選結果。
特朗普面對各方責難,包括英國首相約翰遜、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等盟友都已發聲,社交媒體也紛紛表示要取消、暫停特朗普的帳號;他的兩名內閣成員和最少6名幕僚相繼辭職,民主黨則決定對他展開彈劾……然而,共和黨的重量級人馬仍然保持低調、顧左右而言他,並沒有對總統發出任何嚴厲譴責;民主黨佩洛西發起彈劾特朗普,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則表示議程排不上,最早也要在1月19日,即新總統就任前一天,大概意思就是:不搞也罷。
民主黨候任總統拜登也是出奇地低調,這本應是他高姿態譴責及誓要追究以打擊特朗普和共和黨的大好機會,但據媒體報道,拜登對彈劾特朗普並不積極,只表示要專注在1月20日接掌總統和副總統權力、盡快推動各項政策。
團結沒回報 搞分裂反而有「着數」
儘管四面楚歌,但特朗普能逃脫第二次彈劾的機會極高,他甚至可能在落任前再特赦一批死忠支持者和他自己,再創另一項「紀錄」;美國的建制對他似乎沒有什麼辦法。特朗普的所作所為即使如何不堪,但他代表了近一半美國選民的聲音,人多勢眾,令對手不敢輕舉妄動,而攻入國會事件並沒有動搖特朗普在支持者心目中的地位。面對特朗普背後這股力量,即使執政的拜登政府也無可奈何,只能呼籲人民團結(媒體指拜登會以此做就職演說主題)。美國的政治對立,在雙方實力都不相伯仲的情况下,國家分裂、矛盾兩極化的衝突恐怕只會一直延續下去。
美國社會分裂由來已久,特朗普是乘勢而起,並且把它推向極端,令自己成功當選,並且凝聚了一大批支持者,特朗普稱他們是被遺忘(forgotten)、被排斥在外的人,特朗普只會為他們發聲;他的政府不是要團結所有美國人,因為團結沒有回報,搞分裂反而有「着數」,所以他完全不在意反對者,也從沒有打算團結他們,結果在他治下,美國的分裂更加嚴重、對立更加激烈,去年大選只是把矛盾集中引爆,1月6日攻入國會則是公開攤牌。
了解美國深層次矛盾 可看兩套片
有什麼選民,就有什麼總統,民主選舉靠選票上台,鞏固票源才能贏得大選。特朗普靠的是什麼?他背後的支持者是誰?美國的分裂根源何在?必須了解這些問題,才能了解特朗普現象和他離任之後美國到底會走向何方。
要了解美國的深層次矛盾,有兩套片可以一看。一是由國家地理頻道(NAT GEO)製作的《透視美國》(America Inside Out),主持人Katie Couric在6集影片中探討了美國當前最具爭議的議題,包括女權運動、穆斯林移民、極右派崛起等。其中一集White Anxiety,主持人前往農業州和「鐵鏽帶」訪問第一、二級產業的白人勞動階層,其中一個白人家庭的父親憶述,他高中畢業後就在當地一家肉類加工廠工作,薪酬優厚,可以買屋買車,過着中產生活,但隨着移民(多是非白人)來到社區,他們願意減薪入職,很低待遇都幹,結果搶走了那位白人被訪者(還有其他背景相若的白人家庭)的工作;「苦主」憤怒地表示,他們已經好幾代在社區成長、謀生,但新來者取去了一切,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美國主流媒體經常把這些「苦主」描繪成為一群教育水平低的種族主義者,然而節目主持人親到基層訪問,被訪者學歷不高,但娓娓道出他們的困境、「有紋有路」,說出了全球化之下產業結構變化,美國勞動階層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逃出困境。至於移民搶走他們的飯碗,則在經濟矛盾之外再加上了文化衝突,令問題更加複雜;酗酒、毒品、自殺等問題,令這些以白人為主的藍領階級家庭進一步陷入絕境。整個特輯以訪問為主,沒有大理論卻非常「落地」,以淺白易懂的方式,道出社會經濟變遷如何導致今時今日美國政治的亂局。
另一套是由美國公營廣播機構PBS製作的兩輯節目,名為America's Great Divide: From Obama to Trump,分析了奧巴馬當選之後美國的分裂如何進一步惡化,埋下了極右派上台的種種因素,最後造就了特朗普勝出當選;而特朗普上場之後為了保住基本盤,運用各種分化手段,先攻擊「自己友」、共和黨內的元老派如麥康奈爾(因他們無法助特朗普在上任之初推倒奧巴馬醫保),再進而攻擊政府(所謂deep state),炒掉了聯邦調查局長、司法部長,然後再指主流媒體利用「假新聞」攻擊他。
特朗普行事雖受爭議,但敢說敢做,在推動減稅一役非常成功,奠定了他在共和黨內的地位,多位黨內重量級人物紛紛歸邊,對他公開奉承,令特朗普在共和黨內再無對手,即使如何出位出格,共和黨內都沒有人再敢攖其鋒(片中提及亞利桑那州參議員Jeff Flake經常批評特朗普,結果得罪了大批共和黨基層「特粉」,最後在2017年要宣布放棄爭取連任)。
分裂卻未決裂 憲政程序可解決分歧
攻入國會一役,顯示美國分裂已到兩派水火不容的地步,有評論作最悲觀預測,指美國有可能爆發另一場內戰。美國極右派茶黨黨魁Thomas R. Zawistowski在《華盛頓時報》發表文章,認為特朗普應以非常措施解決大選「舞弊」問題,他主張特朗普頒布全國戒嚴令,並稱如果無法保證大選公正,他們將「不惜一戰」。美國南北戰爭也是因大選後南方不承認結果,最後爆發戰爭。此文在網上廣傳,被視為是「美國內戰」的一個警號。
我們不是在美國生活,對美國政局很難說得準,但美國社會現在是分裂,卻未到決裂的地步,解決分歧仍可透過憲政程序,毋須動用武力,認為美國會爆發內戰實在有誇大之嫌。
看不出走向和解苗頭
即使沒有戰爭,美國如何能夠從分裂走向和解,至今仍看不出什麼苗頭;共和黨內有不少人仍希望延續特朗普路線,以爭取一半選民的支持、穩住基本盤。出於這種政治盤算,要令美國人「再次團結起來」似乎是癡人說夢了。
文章原刊於《明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