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有錢沒錢,就地過年
朋友上周在上海喜提新房,不料正要裝修就被承包商告知人手不足,沒法開工。原來,不少工匠師傅擔心冠病疫情加劇會讓他們被困上海,寧可少賺點錢也要提前回老家過年。
農曆新年前夕中國各地疫情複發,多個省市都呼籲外地員工「就地過年」,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中國衛健委昨天出台新規,要求春節返鄉人員必須持有七天內的核酸陰性檢測證明,農村地區返鄉者還要接受14天居家健康監測,進一步抬高返鄉過年的門檻。
這意味着在經歷了去年春節的「超長宅家期」後,今年許多中國民眾要轉而面對「有家難回」的農曆新年。一些想像力豐富的網民已經開始勾勒就地過年的景象:除夕夜先和家人視頻連線吃年夜飯,再和同事一起進公司加班守歲,大年初一集體到領導家拜年討紅包……
目前全中國已有超過30個省市倡議務工人員留在當地過年。一位在北京的朋友由於返鄉手續太繁瑣,已決定這麼做。但也有朋友聲稱除非明文禁止返鄉,否則就是排除萬難也要回家過年,畢竟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要怎麼扭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思維,讓打工人們安心留在當地過年,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考題。有些採取強硬措施,也有些選擇溫情挽留,各地出台的方案五花八門,成為網民熱議的對象。
首先提出「就地過年」的北京疫情防控指揮部,去年底就要求黨政機關幹部帶頭留在北京過年。在京單位原則上不安排人員到外地出差,國企員工和公務員都收到通知稱,若出京得經過嚴格審批。河南洛陽則要求返鄉人員提前報備返鄉時間和旅居史,並接受至少14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吉林長春甚至掛出「帶病回鄉不孝兒郎,傳染爹娘喪盡天良」的雷人標語,向返鄉者施加心理壓力。
相比之下,江蘇、浙江和廣東等東南沿海的用工大省,則多是通過發放紅包和福利,鼓勵員工留在當地過年和工作。以蘇州市相城區為例,當地區政府就為安排外地員工留在當地過年的企業發放每人500元(人民幣,下同,約100新元)補貼,並為外地員工宿舍減免半月房租。
作為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的浙江義烏,不僅為留在當地過年的人員發放每人500元消費券和20G免費手機流量,還推出過年期間免收停車費、公交車免費乘坐、景區免門票、醫院免門診費和體檢五折等優惠措施,並為留義人員子女組織冬令營活動,解決「看護難」問題。義烏方案出台後,有網民直呼「我也想去義烏過年」。
儘管就地過年政策是基於防疫考量制定,但也有助於緩解每年春節前後各地員工大批返鄉造成的「用工荒」。歲末年初本就是出口企業的生產旺季,率先走出疫情的中國企業今年收到的訂單又比往年更多。如果企業能把員工留在當地並提前開工,就有望彌補去年遲遲不能開工帶來的損失。深圳富士康員工就透露,除了法定加班費之外,今年除夕到正月初四上班的員工還會得到2400元額外獎金,以及五天補休假期。
隨着更多居民選擇就地過年,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今年可能不再出現「空城」情景。甚至有經濟師預計,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也會因員工就地過年、企業提前開工而加快增幅,進一步助推中國經濟的復蘇勢頭。
能吸引多少人自願留下過年,又如何保障他們在過年期間的生活和娛樂,是對各地企業和政府綜合治理能力的一次突擊抽查。不難發現,官本位文化較為濃重的北方省市,多走強硬路線;而經濟較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則主打「溫情牌」。這固然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財力有一定關係,但制定的政策是否周到和人性化,也體現出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和服務意識。
在重視傳統節日的中國民間,要逆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現象,不僅要讓沒錢的人通過留下來變得有錢,還要讓有了錢的人有地方花錢。過去因「空城」而關門的餐廳和商店今年是否會延長營業時間?這些場所的工作人員能否獲得相應補貼?又要怎麼鼓勵外地員工把過年加班賺到的外快花出去,進而帶動當地消費,打造需求牽引供給的「超大規模國內市場」?
在全球疫情尚未消退,世界經濟乍暖還寒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刻,這個就地過年的春節,不僅對許多中國民眾來說是一次全新體驗,也可能成為決策者們試水新政策和觀察新趨勢的窗口。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