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以投資和保險角度看接種疫苗
本港抗疫專家無論在「全民檢測」或「封區檢測」,都非常重視「檢測陽性率」。早前還有專家認為「全民檢測」的「檢測陽性率」太低,何不把資源調配到比率更高的西醫門診?
作為金融界別人士,筆者對這種「成本效益」的考慮向來非常敏感。不諱言,專家的講法值得商榷。
觀乎全世界,英美兩國的「檢測陽性率」肯定最高,大陸的比率卻是最低,難道專家敢說英美的「抗疫效率」比大陸更高?只以診所做「病毒檢測」,「檢測陽性率」肯定最高,但屆時全港肯定如英美兩國般「社區大爆發」了!又有人說,大陸做的「全民檢測」成本太高。筆者又要反問,到底大陸在疫情上付出的總成本較高,還是英美兩國更高?
其實「檢測」或「疫苗接種」,都有如「買保險」一樣,有成本效益的考量。作為金融界別人士,筆者對「接種疫苗」的事項上,亦有簡單的補充:
1. 接種疫苗的成本效益始終較高:接種疫苗正如「購買保險」一樣,亦有如任何事先「做足安全措施」。儘管今次緊急接種疫苗的數據不全面,但一般情況下,接種疫苗的「效益」總會大過「成本」。暫時來說,市面上的疫苗致命率算是非常低,副作用則每款疫苗有不同。但無論如何,疫苗的效果仍有至少50%,亦增加了存活率。因此。疫苗接種肯定是「利大於弊」。
2. 基本分析和走勢分析:筆者早前曾參閱醫學報告,由最基本的疫苗原理開始學習,再理解冠狀病毒的特性及不同疫苗之原理及利弊,並曾發表相關評論,其實是相關「職業訓練」使然。筆者在內部提交報告,向集團推介任何公司的股票、債券或銀團之時,都先要做好「盡職調查」。
● 真正的「基本分析」,並不是只看財務報表,而是盡職盡責及非常虛心的理解每一個行業的特質、現況和該公司的生意模式,才能把「數據」和「行業知識」相結合。因此,我們應該先理解清楚每款疫苗的功能及風險。
● 認真參閱每款疫苗的原理及臨床數據便是「基本分析」,密切留意新聞,點算一下每個國家的疫苗致命個案、副作用和各國接種後的最新單日確診數據,便可算是「走勢分析」了。
● 此外,市場資訊也非常重要,可以和「走勢分析」相結合。例如,國藥和科興疫苗,雖然都還未提交「第3期臨床數據」,但很多國家已大規模採購及開始接種了。為什麼呢?儘管「大戶」及「知情人士」可能有錯,但其走向絕對值得我們參考。如今,「中東油王」都緊急接種了「科興疫苗」,馬爾代夫也專門採購「科興疫苗」,供歐美富人「渡假兼接種疫苗」。香港的「人大」及「政協」則北上接種「國藥疫苗」了。難道普通香港市民的命,會比「中東油王」、「人大」和「政協」更貴?
3. 「評級機構」的祝福:正如財經界別一樣,我們經常會有很多「大行報告」及「專家評論」。香港西醫因循舊習,指出「科興疫苗」和「國藥疫苗」沒有提交「第3期臨床報告」,即等同某些上市公司沒有申請「國際評級」的道理一樣。某些上市公司早有足夠的大財團認購,根本不必做歐美基金或散戶的生意,何必急於提交報告?香港的醫學專家,則有如一般投資機構無異,沒有「國際評級」的股票或債券都不敢買,就唯有「乾等」了。
筆者無意批評這些西醫專家的做法,反正財經界一直有相類近的情況。他們只是受薪的專業人士,「怕死」及「卸膊」是可以諒解的。但大家要先搞清楚,兩款國產疫苗是「上家」,香港才是「下家」。有時候,我們別要「無能」還在「裝酷」!
如人家太忙碌,最終沒有提交報告給你,你大可以不採購,或自己想法子「走審批」罷!奈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