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鳴:謝幕卻不戀棧 那個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女人

2021-02-10
 
AAA

2312.jpg

2005年11月22日,德國基民盟比較年輕的領袖默克爾,在德國議會被選為該國的總理,成為第一位女總理領導德國。當時沒有人能夠想像默克爾執政長達15年。經歷多次政治危機與挑戰,默克爾民意支持一直居高不下,只是在敘利亞難民議題上,德國民眾的支持曾拋棄她。但是,新冠病毒疫情又拯救了默克爾的政治生涯,她被譽為處理疫情最為出色的領導人之一,她的低迷的民意支持也突然飆升,以至於德國民意顯示民眾要挽留默克爾競選第五任總理。

不過,這對於66歲,即將功成身退的默克爾來說,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她堅持屆時退休。最近網上流傳了一段視頻,是默克爾於12月7日在黨大會上完成最後演講。當了18年的黨魁和15年的總理之後,她用短短一分鐘的講話告別自己的政治生涯,既不講自已的成績,也不講對下屆的「希望」,只感謝大家的支持。一分鐘的講話,贏得了十分鐘的掌聲。

這個德國最受歡迎的政客,也是全世界範圍的最受尊敬的領導人之一,哪怕是即將下台,政治聲望依然居高不下,幾乎可說是歐洲政治的燈塔。她退休後,德國是否有人能繼承她留下來的政治遺產,成為了廣受國際關注的議題。

哪怕下台也不損權威

12月7日,默克爾穿上藍色西裝外套,保持其一貫穿衣風格,以黨魁身份在黨大會上完成最後演講。她強調基民盟代表人性尊嚴,不論對內或對外,必須緊守自由的價值觀,此外,她絲毫不談及自己的功績,只感謝大家的支持。在她發言後,台下掌聲如雷,多名黨員高舉寫上「Danke Chefin」(中譯:多謝老闆)的標語。

默克爾原本因為2015年堅持接收上百萬難民,遭德國社會批評,還被視為被視為「跛腳鴨」,這波疫情,卻讓德國人紛紛高喊「梅克爾回來了!」,於政治生涯的尾聲,聲望仍持續上漲。

《紐約時報》分析,過去,默克爾行事謹慎、不願冒險的領導風格,在國內一直飽受批評,反對派認為她的保守作風讓德國無法在國際多邊體系中發揮作用。但在疫情動亂下,恰恰需要默克爾這樣的領導者,她常年累積的社會信任在此刻獲得兌現。外媒分析認為,人們需要穩定而成熟的領導者,而非5分鐘就發一次推文的人。

面對流行病,默克爾沒有慌亂,化學科學家出身的她,穩妥而科學地治理疫情,採取了小心謙恭的立場,推行科學的防疫措施。德國作為歐洲大國,卻在確診病例與死亡病例上,都少於其他歐洲國家。這不僅引來歐洲其他國家的羨慕,也表明默克爾的果斷與正確。德國民意更因疫情在世界快速肆虐,愈加支持默克爾。百分之70的選民支持默克爾,人們忘記了此前幾年對默克爾的口誅筆伐。現在更有民意願意支持默克爾明年秋天大選,再次競選連任,第五次擔任德國總理。

默克爾還沒有忘記歐洲,在疫情對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和醫療負擔之時,默克爾呼籲,此時德國不只要為自己着想,也應該和大家一起團結行動。「作為歐洲人,我們需要站在一起,否則我們只會削弱自己。」她說。

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女人

默克爾在生涯末期維持了很好的聲譽。前後擔任德國基民盟黨魁18年有餘,至今擔任德國總理亦近15年。如此長的在任時間在政黨輪流上台的西方民主國家中相當罕見。66歲的她,看起來並不符合標準政客的模子,有外媒認為,如果不是選舉中戰無不勝、支持率常年居高(從未低於46%,調研機構ARD統計數字),很多人可能都還會懷疑她的個人魅力。

但就是這樣的她,被比喻為「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女人」。她是歐盟的實際領導者,自2014年以來一直擔任七國集團高級領導人。

默克爾被認為是個了不起的人。她來自東德,修有物理學碩士及量子化學博士專業,並在德語外還通曉俄語、英語、法語。學業生涯結束後,默克爾曾在德國物理、化學的科研領域工作。1989年柏林牆推倒之後,她進入政界,投入到民主運動中。

默克爾的政治生涯得益於前聯邦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的提拔。而牛津大學德國政治專家蒂令(Matthias Dilling)認為,從默克爾從政初期尋找她成功的答案,可以找到兩點原因:一,她來自東德;二,她是女性。科爾的內部指標體制讓默克爾受益。"1991到1998年間,默克爾在兩屆科爾政府中任職,頗受賞識,被科爾親切地稱為"我的女孩"。

2005年11月22日,她正式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之後默克爾獲得外號"媽咪",這是德國人對她可靠、穩定、充滿愛心的讚賞。不過,默克爾也被看作愛思考、愛分析的人。在某些人看來,這是舉措恰當的美德,但是,也有人說這代表着做不成大事。2015年,她的姓"默克爾"在俚語中被用作動詞,含義是"推遲做決定"。

萊比錫大學的政治分析員克林茨表示,強項有時候也會被看作弱項。比如,做決定的過程太長可能讓你成為行動緩慢的領袖,不利應對危機。她認為這可能和默克爾搞科學出身有關:審視、評估,提出可能的方案,選擇結果最好的方案。不過,從中長期看,默克爾的這種戰略還是很有成效的。也許,"分析"也有助於默克爾避免盲目表態言多必失,而且,折中調和有助於贏得共識。

默克爾或許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但在不少人看來,她仍然是個謎,就連在她自己的國家也一樣。媒體紛紛慨嘆,根本無法知道她在想什麼。

默克爾被知曉愛吃馬鈴薯,喜歡歌劇,也喜歡遠足走游。她結過兩次婚,沒有孩子。默克爾的家人、朋友、身邊工作人員都相當慎重,在她身邊構成一個保護圈。人們認為,她那副喜怒不形於色的面孔或許是早年生活中磨練出來的。歸根結底,在東德,人們一定要學會保密。但默克爾也因為沉穩冷靜反而贏得德國人以至於世界各個國家領導人的尊敬。

默克爾遺產將繼續影響德國

去年12月7日,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漢堡舉行黨代表大會,選舉新一屆的黨魁,接替不尋求連任的默克爾,當時是由基民盟秘書長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勝出。在宣布一刻,默克爾笑逐顏開,連忙走上前恭喜對方,她笑得那麼燦爛,臉上的疲態頓時不見了。這一幕背後,標誌著默克爾時代正步向終結。

早在10月,基民盟遭受地方選舉失利後,默克爾宣布放棄參加12月的基民盟黨魁競選,更表明2021年總理任期結束後不再尋求連任,逐步淡出政壇。連月來,誰是默克爾接班人一直是熱議話題。

默克爾三度連任德國總理至今,曾帶領德國度過多次全球危機,包括歐債危機及處理歐洲難民潮問題,政績可謂功不可沒,不過,在政治大環境的轉變下,黨內求變聲浪不斷,「默克爾時代」即將落幕,默克爾選擇在這個時候退下火線是正確的決定,給予基民盟一個轉變的機會。

2月8日,德國執政聯盟、基民盟新任主席,默克爾接班人大熱門拉舍特(Armin Laschet)首度就外交問題接受採訪,當被問到未來的總理是否能繼承已經執政16年的默克爾的外交和歐洲政策腳步時,拉舍特說,即將到來的變革是民主國家的正常狀態。他舉例說明:2005年的默克爾還沒有今天的國際網絡和經驗。

默克爾過去擺出的大愛包容姿態,新黨魁接捧後,會否改變其政策方向?例如,默克爾任內已11次訪華,創下西方國家領導人訪華次數之最,中德關係將有何轉變。這些都是外界關注的問題。

不過,基民盟新任主席阿明·拉舍特日前強調自己是一名現實政治家,強調與中國的關係是矛盾的。「我們必須將中國視為地緣戰略挑戰和體系競爭者。但同時,我們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在一些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科學交流。」他說。

歐洲具有定海神針作用的默克爾即將卸任,對德國及歐洲毫無疑問將帶來重大影響。但是默克爾的政治遺產無疑還將繼續影響着德國,默克爾的中間路線是否或會以何種形態在德國進行,拭目以待。

 

文章原刊於《碩鳴灼見》微信公眾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