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默克爾離任德國變天 「媽媽」影響力無人能繼
德國選舉委員會27日公布國會大選結果顯示,社會民主黨(SPD)獲得25.7%選票,打敗默克爾(Angel Merkel)領導、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保守派聯盟黨。
現任總理默克爾將退出服務了16年的政壇,德國將進入「後默克爾時代」。一方面要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維持社會安定與經濟繁榮,一方面要因應中國強勢發展、俄羅斯安全威脅嚴峻、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洲、歐盟整合(一體化)方向不明、氣候危機持續惡化的變局。另外,如何確保新的聯合政府「不會因內訌而分崩離析」,也將成為另一大挑戰。沒有默克爾的德國可謂任重道遠!
默克爾16年總理告老「回鄉」
這樣的德國政治變局似乎已經不在看守總理默克爾的煩惱之例。
決定退出政壇,默克爾說,在重新擁有的空閑里,她會思考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過去16年,她幾乎沒時間想過這個。面帶笑意,她說:「我會嘗試閱讀一些東西,最後,眼睛會闔上,因為累啦,那我就睡會兒,然後,再看看,我會在哪兒出現。」把未來說的很輕鬆。
7月訪問華府期間被問及退休後的打算時回答,想先休息一段時間,屆時不會接受任何邀請。她說,必須意識到,自己以前的任務「現在要由他人接手啦」,緊接着補上一句「我想,這會讓我非常喜歡」。默克爾愛煮馬鈴薯湯、烤梅子蛋糕。過去沒有機會展示生藝,以後可能會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告別16年總理生涯,會不會有失落感?默克爾離任前在柏林坦言:「一旦不再擁有,便會生出若有所失之感。」
今年7月17日,默克爾年屆67歲。作為聯邦總理,她月薪2萬5千歐元。此外,作為聯邦議會議員,她獲得超過1萬歐元收入。卸任後,她能繼續獲得3個月工資,然後,領取原薪一半,作為過渡津貼,時間最長為21個月。
默克爾任聯邦議員逾30年,接下來她衣食無憂。曾經的總理、部長和聯邦議員職位所獲得的各種退休金權利將一併計算。這樣,默克爾未來每月養老金約為1萬5千歐元(相當約11萬3千人民幣)。她還將獲得個人警衛和帶司機的公家汽車,直至生命結束。聯邦議會內還將為她保留一個辦公室,內設辦公室主任、兩名秘書和一名撰稿人。
默克爾任期最長受尊敬
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還是德國基民盟比較年輕的領袖,在德國議會被選為該國的總理,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默克爾不僅是德國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而且任期最長達16年。
她上任那一刻,沒有人會想像默克爾執政可以如此之長達。然而,經歷了多次政治危機與挑戰,默克爾經受考驗,民意支持一直居高不下。期間,敘利亞與伊拉克戰爭帶來大量難民,在開放國門接納難民議題上,她不受德國民眾的支持。
但是,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則拯救了默克爾,她被譽為處理疫情最為出色的領導人之一,低迷的民意支持也回來了,臨近選舉的最後時刻,德國民意顯示多有挽留默克爾競選第五任總理。
默克爾則堅持屆時退休,離開德國政壇。遺憾的是,默克爾並沒有完成培養替任者,今日她的政黨面對的選舉結果也就不意外了。
默克爾出生於德國漢堡(時屬西德),後移居至東德(民主德國),除了德語外還通曉俄語、英語等語言。默克爾結過兩次婚,沒有孩子。她的父親是新教牧師,甘願在東德佈道。默克爾說從她的父親那裡獲得關懷人道的人文影響與教育。
被世界認同為了不起的政治家,默克爾的政治發端,全因德國戰後最具影響的基民盟領導人科爾的慧眼識珠。1990年12月兩德統一後,她成為赫爾穆特·科爾內閣中婦女青年部部長。1994年出任環境和核能安全部長。得以較早走上政治舞台。2000年基民盟黨內暴腐敗醜聞,默克爾因而拿下了這個德國最大政黨的領導權,直至走上德國的權力中心。
政治生態中的溫柔風景線
世界欣賞她冷靜的行事作風,在多場危機中,帶領德國及全世界度過了難關,也讓她成為過去數十年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之一。
16年總理生涯度過眾多難關。在世界各國近年興起民粹主義、強人政治風潮的同時,默克爾沉着、冷靜與溫暖的行事作風,也為如特朗普、普京等強勢男性領袖主導的世界政壇,帶來一種平衡的溫暖,政治生態中一道溫柔的風景線。她被稱為德國鐵娘子,卻時常有溫柔的一面。
默克爾擔任四屆總理,被德國人昵稱她「媽媽」,是許多德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總理」,她也是德國第一位自願下台的總理。而就在歐美各國威權民粹主義風起雲湧之際,默克爾被視為是「自由世界的領袖」。
據德國媒體說,默克爾平凡毫無造作,但卻充滿智慧與政治魅力。默克爾愛吃馬鈴薯,喜歡歌劇,也喜歡遠足走游。默克爾也因為沉穩冷靜反而贏得德國人以至於世界各個國家領導人的尊敬。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的一份民調顯示,多數西方國家的大部分民眾,都「有信心默克爾在處理全球事務上會做正確的事。」
默克爾被許多人視為是穩定的代名詞。她的決策通常反映出德國多數人的民意。她也讓原本極端保守的基民黨朝向中間派靠攏,吸引到廣泛的女性族群及都會選民。
在任內,德國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默克爾雖然被批評採用嚴厲政策,透過大幅削減政府支出來維持財政紀律,但支持者認為,她讓一度動蕩的歐元區安然度過了危機。
默克爾任內另一項重大的決策,就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決定逐步淘汰德國的核能發電廠,並啟動朝綠色能源轉型計畫。
對中國友好不懼西方質疑
默克爾自就任總理以來,先後訪問中國12次,到訪過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合肥、瀋陽、武漢等,她也是任內訪華次數最多的西方國家領導人。
她的對華政策經常受到西方批評,指責她奉行「經濟友好路線」以及在人權上不夠強硬。但默克爾堅持認為,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2020年5月,她在談到怎樣與中國打交道時這樣說道,不僅是貿易往來,還要看到中國正在以怎樣的決心在國際結構中爭取自己的地位。
同時,她主張「擁抱而非謾罵」,認為在氣候變遷、環境保護以及全球健康領域必須、也能夠與中國一道取得進步。
在默克爾任內,德國不斷加強與中國在商業貿易上的往來,默克爾也試圖把與中德兩國的經貿關係,與中國爭議性的議題分開處理。歐盟與中國去年年底所達成的大規模歐中投資協定,就是在德國的大力推動下所促成的。
儘管默克爾的諸多決定,留下一些褒貶不一的功過評價,但她在德國及全球政壇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是不爭的事實。默克爾在世界範圍的德國影響力難以被取代,也無人能繼。
皮尤研究中心在對全球16個發達經濟體的逾1.7萬人進行民調後發現,公眾對默克爾的信心非常高。在調查中,77%的受訪者表示對默克爾「在全球事務上做正確的事」有信心,荷蘭和瑞典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0%。
調查顯示,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的大多數人(79%)對德國的看法非常積極,認為該國冷靜鎮定地應對新冠危機也提振了他們對德國的看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碩鳴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