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美歐對緬甸制裁恐孤掌難鳴
2月16日,緬甸內比都法院通過視頻方式對總統溫敏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姬進行審訊,警方援引《緬甸災難管理法》第25條,追加對昂山素姬的指控,罪名與總統溫敏疫情期間違法外出大同小異。
據報道,首都內比都的澤布迪瑞鎮法院已受理此案。一旦罪成,昂山素姬可被處以不超過三年有期徒刑,也可並處罰款。
過去幾周,緬甸局勢持續惡化。2月9日晚,緬甸軍警搜查了全國民主聯盟總部,帶走了部分檔、辦公用品、現金和銀行存摺;2月15日下午,再次封鎖仰光全國民主聯盟總部,16名民盟黨員被困。
與此同時,緬甸掀起了10年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浪潮,廣大民眾通過公民不服從、罷工、抵制軍隊、繫紅絲帶、集會等不同形式,強烈要求恢復文職政府。
2月17日,仰光等地再次發生大型抗議活動,上萬民眾走上街頭,軍政府急調士兵增援。此前,軍方已採取切斷互聯網、抓捕判罰示威者等措施,裝甲車也開進了仰光、密支那州和若開邦首府實兌等城市。
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安德魯斯有關緬甸暴力衝突可能升級的警告非危言聳聽。上週六,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軍警向示威者發射實彈,2名示威者死亡,另有約30人受傷。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有理由擔心,如果局勢日漸失控,軍方或不惜訴諸武力維繫統治。
數據顯示,自1962年至2011年約50年的軍人統治期間,緬甸多次爆發流血衝突事件。其中,在1988年8月8日爆發的大規模流血衝突中,數以百計的學生和民眾死亡。「四個八運動」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痛。
2007年8月19日,由於不滿政府大幅提高油價,數以萬計的僧侶上街遊行,爆發了震驚全球的「袈裟革命」。緬甸軍政府採用暴力手段強行驅散遊行示威隊伍,至少有13人被打死,數十人受傷,2000多人被捕。
這次政變發生後,儘管軍方發言人佐敏吞強調:「我們的目標是舉行選舉,並向獲勝的政黨移交權力。軍方無意長期掌權,我們保證將會舉行選舉」,但沒有理由指望軍方會輕易收手。
原因是,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將軍將於今年7月退休,這位軍事強人有意在退出軍職後問鼎政治。可惜天意弄人,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分別在2015年和2020年兩次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勝,照此勢頭,敏昂萊問鼎總統寶座談何容易。
看來,緬甸的形式很可能是2014年泰國軍人政變的翻版,但不會像泰國軍方那麼幸運。面對深孚眾望的對手全國民主聯盟,軍方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下次大選中很難勝出,緬甸的政治前景和投資環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緬甸局勢失控,或引爆大規模流血事件。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推強調,「對和平抗議者使用致命武力、恐嚇和騷擾是不可接受的行為。」
對此,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加大壓力對緬甸實施更多制裁。迄今為止,拜登政府已凍結緬甸軍方在美國的一些資產並開始對更多緬軍將領實施制裁,料將有更多後續動作。
曼德勒示威群眾傷亡事件發生後,歐盟外交政策協調員博雷爾強烈譴責緬甸軍隊的暴力行為,並表示歐盟將在週一至週五討論緬甸最新的事態發展並做出適當決定。
不過,西方國家多少有點投鼠忌器,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對緬甸實施廣泛的經濟制裁。有分析指,除民生考量外,美國及其盟友面臨兩個看似矛盾的挑戰,一是向緬甸軍頭施壓,以顯示絕不會容忍軍人統治;二是避免過度孤立緬甸以防這個國家完全倒入中方懷抱。
有此隱憂的不僅是西方國家。作為緬甸的主要援助國,日本政府呼籲緬甸釋放被扣押人士,恢復民主。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表示,日本「嚴重關切」緬甸局勢,「強烈支援緬甸的民主化進程……再次強烈敦促緬甸軍方迅速恢復緬甸的民主政治制度。」
2月5日,日本麒麟控股公司(HD)發佈消息稱,將向擁有軍方背景的合資企業提出解除合作關係的申請。麒麟要求有軍方背景的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MEHL)出售合資業務49%的全部股份,然後尋找與軍方無關的新合資夥伴。
印度總理莫迪近日與拜登通話時雙方一致認為,必須捍衞緬甸的民主進程和法治,不過,印度需要獲取緬甸豐富的油氣資源,希望緬甸配和支持打擊東北部反政府武裝,緬甸又是印度進入東南亞的陸上通道,雖然日、印表態明朗,但如果要讓這兩個國家參與制裁緬甸,恐難如願。
緬甸對這些亞洲民主國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戰略利益,它們不希望中國獲得更多的戰略收益。這方面,日本防衞副大臣中山泰秀在接受採訪時的表態可謂也反映了印方的心態。他說,如果處理緬甸政變應對不當,導致關閉了與緬甸軍方的溝通管道,就可能把緬甸「推向中國的懷抱」。
那麼,緬甸周邊的其他鄰國會否無條件地跟着美國走呢?答案當然同樣是否定的。十天前,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發表講話,稱緬甸政變是「令人震驚的事態發展」,但話鋒一轉,又以可能會傷害普通公民為由表示不支持對緬甸進行廣泛制裁。
近年來,新加坡在緬甸的投資逐年上升,已從2011年的1.743億新幣增至2018年的60.5億新幣,2019年更是超過中國,成為緬甸最大的國外投資來源地。顯然,新加坡態度曖昧有其難言之隱。
近日坊間有爆料稱,新加坡向緬甸警方提供了用於攻擊仰光示威者的反無人機裝備。對此,緬甸群情激憤,民眾開始抵制「新加坡製造」。
泰國和緬甸曾有數百年歷史恩怨,但最近數十年來,兩國軍方關係密切。泰國總理帕拉育前些天透露,已收到緬甸軍政府信函,要求協助支持緬甸民主。2014年,帕拉育發動軍事政變,罷黜民選總理,接掌政權,並在2019年大選中勝出繼續執政。在此情況下,泰國政府怎可能對緬甸軍方的做法說三道四。
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總理亞辛近期訪問印度尼西亞期間,與印尼總統維多多表示要求東盟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緬甸軍事政變後的相關局勢。然而,東盟素有不干涉成員國內部事務的傳統,這樣的特別會議,除了發表聲明作出姿態外,恐難期待有實質性動作。
不難判斷,拜登政府任何對緬甸的制裁,恐怕只有西方國家才會跟進,為了防範中國獲得更多戰略利益,或從本國政治經濟利益考慮,不管是印度還是日本,抑或是東盟其他成員國,都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會亦步亦趨,毫無保留地跟着美國的指揮棒走。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緬甸軍方可以為所欲為。且不論美歐制裁殺傷力有多大,各利益攸關方能否妥善處理分歧,切實擔負起維護國家穩定和發展的歷史責任,避免暴力流血事件的發生,無疑考驗著緬甸政治家和軍隊最高層的政治智慧。無論如何,「化干戈為玉帛」首先得益的是緬甸自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