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觀察:全球科技業中美兩邊下注

2021-03-03
 
AAA

221111.jpg

全球科技產業正在中國和美國兩邊下注。隨着美中在核心技術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全球高科技公司並不打算選邊。相反,他們的務實目標是,無論涉及到多少額外成本和複雜性,都要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態系統中繼續參與競爭。

這是來自158名在美國、中國大陸、歐洲、日本、台灣和韓國的全球高科技公司的高級主管發出的訊息。布魯金斯學會最新發佈對這些企業高管的調查報告,發現全球高科技業界擔憂美中緊張關係,但並不願意與中國「脫鈎」。

核心技術競爭正在成為美中戰略競爭的核心問題。特朗普政府加大對中國技術管制的力度,把更多中國的高科技公司列入「實體清單」。與此同時,中國加緊尋求「技術獨立自主」,以減少對外國核心技術進口的依賴。拜登政府現在面臨艱難的選擇,即如何處理從特朗普政府那裡繼承的政策。拜登團隊目前正在進行廣泛評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拜登政府已開始與盟友和夥伴對話,擬議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技術標準、量子計算、生物科技、5G通訊、監控技術等領域共組限制中國的聯盟。美國高官透露,美國計劃根據不同的領域籌組「不同模塊」的聯盟。比如人工智能聯盟或許會包括以色列,出口管制的聯盟可能包括印度,半導體聯盟可能包括台灣。

美中技術關係緊張主要因為兩國地緣政治競爭所驅動,但私營部門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些緊張關係也很重要。許多處於美中緊張關係中心的高科技產品是由在美中兩國市場都參與競爭的全球技術公司研發或製造的。

儘管這些高管認為,美國和中國的技術勢力範圍將在某種程度上分離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們希望中國的系統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繼續依賴全球採購技術,而不是由中國自己開發的。此外,這些高管預計,跨國公司將加倍努力,以保持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

多數公司預期,美國半導體和其他核心技術行業的科技公司將繼續依賴中國市場獲取客戶和收入。多數美國科技公司表示願意在中國市場繼續存在。8成受訪者表示將繼續在中國有力競爭,其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將專注於將業務本地化。

即便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華為、中興、中芯等高科技企業打壓時,許多美國高科技公司為了保住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和地位,也在遊說美國政府網開一面。因而特朗普政府幾度延長供貨期限,不時有美國公司獲得政府許可,向中國高科技公司供貨的消息傳出。

此次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預計,美中兩國將推動更大程度「脫鈎」的政策,導致全球科技行業日益分化為兩個領域,但受訪者也認為,科技行業市場份額的全球分佈短期內不會發生明顯變化。美國和中國技術產業的相互依賴將繼續下去。

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預期拜登政府會增加限制,但有7成的人認為,限制將主要聚焦於軍事和敏感領域的技術。最近在華府外交界流行一個說法--「小院落,高圍墻」,亦即對華技術限制將局限於小範圍,但這些領域的限制將非常嚴格。這個由前美國財長鮑爾森倡導的概念,會否被拜登政府接受,目前還有待觀察。

對於美國擔心在高科技領域被中國彎道超車,美國國內也有使用國家力量保衞技術領先地位的呼聲,多數高科技企業高管不建議華盛頓使用補貼和政治驅動的採購等手法。他們主張美國應當對外國資本和技術更加開放,並採取更積極的方式限制關鍵技術向國外轉讓。

在美國對華技術管制趨嚴的背景下,近9成的受訪者預期,短期內中國企業正在尋找進口技術的替代品。從較長期而言,他們預計,中國將繼續其傳統的產業政策模式,即補貼科技行業的國家支持企業,並讓採購規則有利於本土企業。

歷史經驗看,中國通常在被外國封鎖的航天等高技術領域,以舉國之力尋求突破,反而更容易追趕先進國家。此次調查也發現,多數高科技業界受訪者相信,中國企業將率先在一些高科技領域興起,並縮小整體技術能力的差距。

受訪者預計,中國企業將繼續更成功地開發系統或解決方案級別的技術應用,比如電動汽車、雲提供商和工業機械人,而核心技術,比如半導體和核心軟件等領域的追趕沒那麼容易。而美國將保持其整體領先核心技術能力,如半導體和操作系統。

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公司將在10年內主導全球科技市場。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認為,中國將在10年內在所有領域完全趕上。近一半的人認為,在特定的技術領域,中國自力更生的成功程度將不均衡,只會在部分領域趕上。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