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財務匯報局是否應該申報利益?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發表的「愛國者治港」言論,連日來在本港社會引起一股熱議。從某程度上而言,只有確保香港的管治權牢固地掌握在親中央人士的手中,社會才能夠穩定,進而發展經濟,這在邏輯上確實沒有錯。但話說回來,「愛國」只不過是「治港者」的「最低標準」,「治港者」在品德和工作能力等方面也需要有出色的表現才行。
筆者之以這麼說,是看到近日一則新聞後有感而發。這單新聞就是:近年是非不絕的上市公司康宏環球(01019)近來又再起波瀾。財務匯報局日前罕有地公布,就康宏2017年至19年財務報告被會計事務所中匯發表「保留意見」一事展開審計調查。
筆者閱畢整篇報道,第一個疑問隨之而來:如我們所知,核數師對上市公司的意見可以分為四種,第一種是無保留意見(clean opinion),第二種為保留意見(qualified opinion),第三種是不表示意見(disclaimer),最後一種是否定意見(adverse opinion)。後三種意見代表公司的財務報表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當中以「保留意見」的問題最小,只是代表核數師認為財報出現重大、但非廣泛的失實陳述,或未能取得充足的審核證據。所以港交所去年加強對於財務造假的懲罰,也只是要求上市公司獲核數師發出第三及第四種意見,其股份才會被停牌。
康宏停牌至今已經三年,儘管其一直努力增加公司透明度,但由於過去三年沒有公布過業績,難免影響了審計。作為該公司核數師的中匯以無法取得必要證據為由發出「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這是一個非常正常也可以預期的做法。
但不管怎麼樣,康宏的財政狀況顯然並未觸及到「不表示意見」及「否定意見」即要被停牌的紅線。在此情況之下,財匯局為何會匆忙出手對康宏展開審計調查,並事先張揚呢?其動機委實令人感到奇怪。
就目前來看,並沒有證據顯示康宏有做假帳的情況,反而很多問題都是上任管理層遺留下來的。今次財匯局在未經調查了解之前就發表一個先入為主的意見,無論是對核數師抑或康宏都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也不是該局以往常見的做法。
事實上,根據港交所今年一月底公佈的報告,有133間上市公司在2019年財報中遭到核數師發出非「無保留意見」。財匯局有無對其中被發出「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同樣採取調查行動呢?這方面好像沒有報章報道過。從外行人的角度來看,財匯局表面上似乎有專門針對康宏的嫌疑。
以上疑問觸發筆者產生第二個疑問:在近年的康宏股東爭權戰之中,主要分「台灣幫」和「深圳幫」兩大陣營,「深圳幫」佳兆業太子爺郭曉群的代表之一是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眾所周知,馬時亨在02年上任後不足一個月就發生「仙股」事件,但至今仍是少數能與不同官員和不同陣營的政客保持良好關係的商界人士。而財匯局作為這次康宏事件中的主角之一,其主要成員就是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任命。
另外,資料顯示,財匯局主席黃天佑是中遠海運港口董事兼副董事長,馬時亨則在去年12月出任中遠海控獨立非執行董事,兩人都是在同一個集團的管理層。康宏早前爆出董事會爭奪戰後, 馬時亨已不斷呼籲財匯局介入事件。巧合的是,財匯局在事隔不久就要求審查康宏財務狀況。那麼,財匯局在採取這個行動之前,是不是應該要申報一下利益呢?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