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漢宗:工聯會新綱領劍指地主捉錯用神

2021-03-26
區漢宗
資深傳媒人
 
AAA

2332.jpg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今年兩會期間,特別關注香港住屋問題,指要解決難度很大,但總要有開始的時候云云。韓正席間亦表明,已是第二年談及香港住屋問題。

一、工聯會劍指地主捉錯用神,因為香港最大地主其實是特區政府

工聯會3月28日將舉行第38屆會員代表大會及改選領導層,該會近日提出革新的「新時代 新工運」綱領,將香港社會深層次問題、貧富懸殊,歸咎於土地政策及分配不公,不諱言未來工作重點會是針對地主。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近日接連發表3篇鴻文,三論「論新時代工運」,吳秋北的文章提出土地改革,斥過住「地產霸權」以各種手段阻礙土地開發,以冠冕堂皇理由「不能起樓」。吳指出 ,「說穿了,這不過就是為地產霸權壓抑住宅供應的手段,以讓他們繼續吸血而已」。吳指控地主囤地,認為政府要建立機制,懲罰長期閒置和囤積土地的地產商。

工聯會新綱領劍指地主過猶不及,因為香港最大地主其實是香港政府。《基本法》第七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支配。」雖然香港特區境內土地屬於國家所有,但從管理、使用、開發、出租和收入全歸特區政府支配來看,香港最大地主其實是特區政府。

二、工聯會新綱領完全忽視了香港政府與地產商的關係

香港的土地制度是英國殖民時期的遺物,香港殖民當局通過出租土地來創收,這顯然是一個毫無成本的收入來源,並一直延續至今。香港政府劃出大塊的土地,每塊地皮的面積都大到只有最具實力的開發商才能夠競標。開發商還向政府預付一筆額外費用,以換取變更土地用途的許可,例如從農業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這樣搖身一變會釋放出更多的價值。

香港政府至少有45%的財政收入來自土地,包括賣地收入、房產稅以及對開發商的可觀利潤所徵的稅收。香港政府從這種關係中獲益的房地產卡特爾,與香港的高樓價一樣,乃世界之最。 

工聯會新綱領劍指地主囤地,顯然指的是地產商,完全忽視了香港政府與地產商的關係。香港的土地制度的確需要徹底改革,因為香港其實是有足夠的土地。問題是香港社會的既得利益錯綜複雜,甚至盤根錯節、力量強橫,所以歷屆特區政府都未能有效解決土地問題。正因為難解決,所以才會出現「明日大嶼」計劃,而「明日大嶼」計劃也沒有改變香港政府與地產商關係中獲益的房地產卡特爾。「明日大嶼」料交椅洲的1,000公頃填海用地,保守估計可於10至20年內為政府庫房帶來9,700至11,400億元的賣地收入,而地產商買了這些地起屋建樓高價沽出,就像吳秋北所說,「讓他們繼續吸血而已」。

三、特區政府應有新思維動用郊野公園2%的土地,就可以滿足香港未來年輕人二十年的需求

香港最大地主特區政府應有新思維解決住屋問題,最快解決的途徑就是,針對最少既得利益者的部分,即郊野公園方面定下清晰的規劃,只要動用郊野公園2%的土地,就可以滿足香港未來年輕人二十年的需求。

香港的陸地面積約有1,108平方公里,當中只有25%土地已發展,其餘75%的土地仍保留較自然的面貌。大部分這些未發展的地方已被劃為郊野公園或其他形式的保護地區,受到法定保護。香港政府在1976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香港法例第208章),並於同年12月3日劃定首3個郊野公園。目前全港已劃定了24個郊野公園,連特別地區總面積達44,300公頃,佔香港約四成(39.98%)的土地面積。這種異乎尋常的比例,在世界一級的城市中絕無僅有。

2017年1月18日,前任特首梁振英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指應利用郊野公園內「生態價值不高」的土地建公屋等,更於記者會上指自己提出了「新思維」,即「郊野公園可加可減」。惟反彈甚大,遭到香港綠黨強烈反對。實際上,探討開發低生態價值郊野公園,解決最迫切的低下階層住屋問題,實無可厚非,但如何開發郊野公園,要由本屆政府解答。本屆政府應該提出解決方案如是否填海,才能爭取到市民支持。

四、把過去被反對派阻擾和否決的土地發展計劃重新恢復

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應有新思維,把過去被反對派阻擾和否決的土地發展計劃重新恢復。例如,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是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反對派將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扣上「割地賣港」、「雙非富豪城」的帽子,致使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一波三折。這個計劃應加快進行,特別要加快克服收地遇到的困難。

五、特區政府應擯棄官僚主義作風,加快地產商申請改變土地用途的審批

吳秋北的文章指控地主囤地,認為政府要建立機制,懲罰長期閒置和囤積土地的地產商,這基本上也是捉錯用神。

香港大型發展商擁有超過1,000公頃的新界農地,但「囤地」對發展商並無好處,這些農地往往位置偏遠,乏人問津。發展商要使農地變得值錢,就要把土地改變用途,配合基建等,把農地變成商品推出市場;即使發展商有符合標準的農地,擬將農地改作住宅用途,也要先得到規劃署的同意。

目前發展商的農地儲備當中,有接近七成都在申請改變土地用途,每宗申請需時十幾乃至二十幾年,因此政府對房屋供應的短缺,官僚主義作風應負上最大責任。特區政府應有新思維解決「囤地」問題,擯棄官僚主義作風,加快對地產商申請改變土地用途的審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全國人大的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建議內地政府允許港府整體購買內地大灣區城市閒置商品房作為香港公屋,解決香港基層市民住房困難。
    吳秋北的建議,涉及幾個不能迴避的問題,第一個自然是司法管轄權的問題,即港府在內地盤下整個小區之後,港人在裡頭犯法,究竟是歸誰管的問題。

    陳凱文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