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公屋PK高爾夫
關於利用粉嶺高爾夫球場9公頃土地興建公屋的爭議再次來了。經濟民生、輿情和民意都是動態的,說以前「民調」如何如何的意義並不大;現階段討論那個問題可在以下三方面着眼:
一、現階段,香港土地供應是否已經得到滿足?答案應是否定的;劏房和籠屋問題一直困擾香港,情況在近些年還有惡化的趨勢。特區政府有發展「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的初步規劃,但十劃都沒有一撇,而且遠水也救不了近火。如果粉嶺高爾夫球場的那塊地能興建12000戶公屋單位,有助居民上樓,也能平息社會不滿。新時期的特區政府政策應會適度向草根市民的利益傾斜,以表示它與過去不同,能與時並進。
二、香港社會對高爾夫球場和其他體育設施都有需求。當然,許多市民認為高爾夫球是一種貴族運動,那觀點不一定全面,但高球在香港的普及程度的確比較低。本地應該發展高爾夫球運動,高球愛好者的希望也應得到充分重視。
粉嶺高爾夫球場共有54洞,較完善;未來應至少保留36洞。粉嶺球場是香港的一個開闊的高爾夫球場;在特殊情況下,粉嶺場地還可以重新設計,仍可比其他一些球場的條件好。若「北部都會區」規劃真的能實現,粉嶺球會或許還能向港府申請新的場地。當然,本文目的並非建議政府現在爲此按手印。
三、環保。應該實事求是評估高爾夫球場或郊野公園對改善香港空氣質量等的貢獻。事實上,只有生活在周邊地區的市民才可能享受到球場或郊野公園的清新空氣,絕大多數生活在灣仔或深水埗的市民是不可能享受粉嶺球場空氣的。環保是現代社會管治的正面術語,但任何結論都需要用科學數據來支持。
粉嶺高爾夫球場是舊時代的產物,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即使從中性角度來看問題,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不容易長期維持下去。新特首,新作風;如果新一屆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無果而終,也難向許多市民「交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