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中美軟實力博弈白熱化

2021-04-12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cn1.jpg

美國對華敵視政策是兩黨的共識。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近日拋出《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將動員「所有戰略、經濟和外交工具」應對中國崛起。

除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外,軟實力是拜登政府重要的反華武器。

國際風雲

約瑟夫·奈1990年在《外交政策》雜誌上討論軟實力,後來曾當過克林頓政府副國防部長的他著有《軟實力》等書。

以軟實力爲武器,拜登政府利用西方價值觀攻擊中國,從 「五眼聯盟」、意識形態相同國家、和與中國有矛盾國家三個維度來爭取盟友,美英甚至想建立「民主絲綢之路」來擴大它的反華「朋友圈」。

美國敵視政策對中國造成一定的國際壓力,但與上世紀50年代美國對新中國的「禁運」相比,有三方面不同:

一、中國與世界經濟也高度融合,美國要孤立中國不太現實。

二、中美國力差距縮小。經濟和出口佔比下降的美國不想被中國超越,卻難以說服他國爲美國利益與中國交惡。

三、美國近70年頻繁發動侵略戰爭和干預他國內政,現在要串聯其他發展中國家來對付中國顯得理虧。

當前,美國意圖挑撥中國與個別東盟國家的關係;而中國則爭取一些歐洲國家,使美國領導的反華聯盟解體。

經濟增長和社會凝聚力

筆者16年前看奈的著作,及後也關注他寫的文章;覺得軟實力並非獨立於硬實力,彼此互相影響。

美國是世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所以眼下它有較強的軟實力,能建立北約等盟國關係、維護美元霸權。

富裕美國的生活水平較高,吸引國外移民和留學生,能炫耀其制度優越性。

17世紀以來,英語民族在世界的霸權,使英語和二戰後美國流行文化在世界廣泛流行;如此等等。

而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社會解決矛盾的能力和凝聚力都會增加。新時期的中國自信心提高,平視西方,美國施軟實力對中國的影響比1979或1989年時要小的多。

中國外交官與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對手交流,並不迴避今年是中共百年黨慶。是時間上的巧合,也是多年未曾見過的現象,顯示中國今非昔比的自信心。

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美國經濟增長率並不低。美國近些年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特朗普減稅減稅,卻出現K型增長,貧富差異擴大。

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改變了中美軟實力的競爭環境。

疫情期間,美國花費約四分之一GDP的資金減小經濟下滑幅度。拜登重振科技、投資基建等政策規劃令人回想起羅斯福的新治,拜登在國內推銷那些政策時卻不時拿與中國作比較。

至於錢從何來,若靠加稅來融資,選民會否支持拜登的規劃。如不加稅,聯儲局擴表,接下來又會否增加美國金融風險仍令人疑惑。

美國經濟K型復甦和抗疫表現加劇了社會撕裂;在國際上,也嚴重削弱了美式民主示範作用。

下一步是什麼?

美國在新疆、香港等問題抹黑中國,中方動用前所未有的大量資源,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文宣和法律反擊。

中國不可能在涉疆、港問題讓步,如果美方指責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同,鬧劇可能結束。

現在看來美國人可能會把雙方鬥爭重點轉向台灣問題。美國國務院近日已發佈了新的美台交往準則,「鼓勵美國政府與台灣進行接觸」,逐步逾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此間兩國民間敵意升溫,中美博弈會從激烈軟實力較量轉變爲硬實力對抗可能性不應被排除。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