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美國反華戰略升級的「拜登主義」

2021-04-26
張敬偉
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AAA

ae3b7ecd77b1d757a378479fcf8f5292.jpg

拜登政府的反華色彩比特朗普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4月7日發佈一份冗長的反華法案,凸顯了拜登時代的反華路線開始戰略升級。法案希望通過促進人權、提供安全援助和打擊虛假信息,來增強美國反擊中國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的能力。

這份超過280頁的反華法案,凝聚了國會兩黨的共識,是「特朗普主義」的延續,也意味着「拜登主義」的形成。這份法案所及,無論是所謂人權、對印太區域的軍事預算等,均是白宮正在踐行的路線。法案強調美國不應限制和台灣的官方交流,拜登政府也在蠢蠢欲動,甚至聯合日本越線。

故而,這份戰略性的反華法案是國會兩黨和白宮反華共識的體現,是對白宮反華路線的戰略呼應,或者說是白宮反華路線的系統性歸納、總結和升級。這份反華法案最終變成新法的可能性極大。除非中國迅速敗下陣來,這份法案將會長期影響美國政府的對華路線。

美國府院形成反華戰略共識,「拜登主義」反華更為狠辣,中國須做好預判。

首先,「拜登主義」通過「美國回來」率領西方世界掀起了陣陣反華高潮。在新疆棉、香港、台灣等問題上,拜登用人權、價值觀和地緣政治,激起了西方世界的共鳴。從歐盟到五眼國家的英、澳、加等三國,美國不僅號召西方世界對華實施制裁,也串聯其他西方國家,在南中國海區域舉行軍演。

美國也在印太區域,設計了類似北約的美日澳印四國機制,以便對中國構築新的地緣政治包圍圈。拜登政府執政不足百日,其反華範圍之廣、力度之強,已經超越特朗普政府。受到拜登反華路線感染的美國國會,兩黨通過一項系統化和戰略化的反華法案,已實現府院反華的戰略合力符合美國政治邏輯。

其次,「拜登主義」讓中國失去幻想,所以才會有阿拉斯加中美外交爭鋒相對的互嗆,才會有中國對相關國家的反制裁,才會有中國對日本的發狠警告。中美關係難以再回既往,曾經的深度利益攸關,過去的兩國集團(G2)時代,都在拜登時代變成了浮雲。就在美國參院發佈對華戰略競爭法案的同時,拜登政府又將七家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納入實體清單。這也意味着,「拜登主義」開始照抄「特朗普主義」。

其三,拜登政府的中國焦慮也是美國政府的硬傷。在拜登剛剛公布的近2.3萬億美元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中,就對標中國,強調美國基建嚴重落後中國,不僅要用基金改善美國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強化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還要證明民主制度的有效性。

因此,拜登政府把反華推進到一個新高度,不僅要對外結盟,而且要強身健體(大規模基建),更重要的是要明晰對華合作區間。

所謂對外結盟,既要結盟價值觀反華同盟,也要形成阻擊中國「一帶一路」的美(英、日)版全球基建計劃,更要在印太區域形成對華地緣政治包圍圈。所謂合作區間,就是在氣候變化和伊核朝核等問題上和中國合作。對華極端競爭,利用「群架」壓縮中國發展空間,通過西方價值觀大合唱唱空中國,利用西方文明優越論污名化中國,阻擊中國崛起。

美國對華包圍圈有裂口

但是,美國對華包圍的盟友圈也有裂口。歐盟的德國強調歐洲主權,英國對拜登倡議的美英版「一帶一路」不感興趣,日本沒有附和美國對華制裁,即使「五眼聯盟」的新西蘭也沒有緊隨美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至於拜登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也很難得到共和黨的支持,企業對政府加稅搞基建也持反對態度。小政府的白宮,要國會配合,要私營部門出血,簡直是不可能的。因此,美國和中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競賽,美國的勝算不大。

美國存在反華共識,兩黨和白宮在制定反華戰略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但是,特朗普時代可用的反華手段幾乎都用了,拜登時代只能利用盟友反華,利用人權、價值觀和地緣政治博弈來號召盟友。然而,人權和價值觀的政治正確,或能滿足美國重建西方盟主地位的虛榮心,卻無法動員和整合其西方反華的資源和力量。

拜登「美國回來」是要西方國家為美國所用,西方國家附和美國則是為了讓美國承擔更多的老大義務。至於對華地緣政治之爭,派軍艦演習走秀可以,但要西方國家為美國而戰,則是另一回事。

關鍵是,拜登執政百日內,該出的牌都出了,西方世界配合的效果也都出來了;但中國沒有示弱,而是比任何時候都強勢,懟美懟歐棒喝日本,溫良恭儉讓的中國兔變成了針鋒相對的中國龍。隨着拜登政府將中國超算企業納入實體清單,隨着美國參議院推出反華戰略方案,隨着美國兩岸政策過線,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對美硬扛對撞。

經歷「特朗普主義」的考驗,「拜登主義」反華是圖窮匕現,更是黔驢技窮。這也意味着,當「拜登主義」將中美關係推上死路和絕路,拜登政府將面臨難以承受的危險代價。對華痛下狠手,就別指望中國在伊核、朝核、氣候變化等問題上與美國合作。

繼續對華貿易戰、科技戰和脫鉤也將使美國企業失去中國市場,激化美國政府和華爾街、獨角獸、好萊塢三大美國資本的矛盾,拜登政府將失去政權基礎。沒有中國市場的滋養,美國企業也會失去全球競爭力。若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中國底線,中國也有理由和能力撼動美國聯盟的穩定。

國會山的兩黨政客可以毫無顧忌地將中美關係引上危險絕路,宣示「美國回來」的「拜登主義」,是要和中國玩魚死網破的零和遊戲?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