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雄《路》宜居之室
土地問題
居家養老一直都是香港安老政策的房腳石,要朝這方向走,各方面的社會服務,包括醫療、房屋、社會福利服務、以致經濟保障都須緊密結合,為長者締造一個完備的照顧網路。一般來說長者都面對活動能力和經濟能力退減的情況,加上香港寸金尺土的限制,居住安排在眾多的社會服務中對長者更形重要。外國長者對照顧的需求多寡取決於「合適」住房的安排。因此,他認為住房安排是踐行社區照顧的第二要素。
融合互補
究竟何謂「合適」的長者住房?談到合適長者居住的居所,我們會以「人與環境融合」的理論作討論。此理論強調長者因健康和活動能力的改變而對環境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和需求,環境設計首先要減少缺損帶來的障礙和不便,如通用設計會為需要使用輔助器具的長者促進活動的方便。然而,這理論更重要的是關注環境與生活滿足感的相關,如何促進對環境的操控感從而產生自主、自尊感,如何配置安全設施從而產生安全、安心感,如何安排功能房室和設備從而促進社群、歸屬感。
「人與環境融合」理論視環境既輔助長者,亦會對他們產生要求。這說法背後意思是指環境的設計不能單從輔助出發,那只會令長者因太多的輔助而產生「人為依賴」,自身缺乏了處理環境的主動性。因此這理論更強調環境的設計需造成對人產生要求,設施或設備只輔助人群活動而非完全替代,又如活動區的設立會對居於其中的人群產生與人接觸溝通的要求,促進社交。另一方面,也要強調人群「私隱」的需求。因此良好的環境設計需讓人群可按其意願選擇何時群居,何時獨處。以上所談的都是有關建築物內環境的設計考慮,若從社區照顧的理念來看,服務的安排必須朝讓長者居於熟識而非與人群隔離的地點,長者住房的選址必須向這方向考慮。
理想居庭
總括而言,「合適」的長者住房應具下列特點:
1. 重視私隱、安全感 : 讓長者可產生安心感覺
2. 增強自主感覺 : 長者可在自由、獨立及有選擇的情況下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操控環境和自身生活。
3. 持續保持接觸 : 設施和活動安排讓長者能持續與人接觸,維繫感情以增強生活滿足感。
4. 支援強而全面 : 支援性服務包括生活起居的實務協助和心理情感的支持和疏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