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韋瑋:落實北環線解房屋短缺難題
本港近年發展衛星城市,大量興建房屋以滿足港人居住需求,但因部門的各自為政,不少新發展的社區,在房屋建成入伙之後,基建配套不及完成,甚至仍然不足,致令大量居民被迫要忍受不便之苦。北環線鐵計劃拖了20多年,至今仍無著落,也可算是一個活生生例子。
本港房屋供應不足,當局於九十年代已經開始計劃開拓新界北土地,興建公私型房屋滿足社會的需要,同時計劃興建北環線,連接新界西至東的鐵路,沿新田公路接駁新增的東鐵線古洞站,東面連接上水站,令鐵路網形成一個大迴環。該路段全長大約10公里,沿線估計可提供及服務13萬個公私營單位,容納40萬名居民。不過,此計劃一波三折,當局曾先後3次提出興建,但最後都以不同理由一再推遲,原本目標於2011年至2016年完成,但直到目前仍未有實際時間表。今年特首又再提加快興建,但能否成事仍是未知之數。
不過,在上述發展計劃中涉及的公私營房屋不少已於近年落成。在大量居民遷入之下,卻未及提供完善交通配套,令居民叫苦連天。事實上,若市民要安居樂業,就必需要有基建配合,北環線鐵路能夠解決現有交通困局之餘,亦為新發展區提供運輸服務,加速城市發展。發展局的文件指出,當局正積極為新界北新發展區進行研究工作。涵蓋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首階段發展研究已於去年九月展開,目的是就擬議發展提供規劃和工程架構。該發展樞紐涉及約二百七十公頃土地,將圍繞擬議北環線於新田可能興建的鐵路站發展,初步預計會建成一個約兩萬個單位的新社區,並提供八萬個職位。 故此,若盡快落實北環線計劃,不但為居民提供方便,也對本港疫後的經濟復甦,減低失業率,產生正面和刺激作用。
「有人有需要才有基建」是以往當局官員的一般思維,認為這樣才是合乎經濟效益。但遷入新發展社區的居民,往往就要忍受一段頗長日子缺少公共設施和交通不便的痛苦,積聚不少民怨。當局作為新思維,負責任的領導班子,是不是應該糾正這種不正確的功利思維,而把市民福祉作為優先考慮呢?正所謂「邦以民為本」,當局官員值得深思!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 《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