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濤:回港易和疫苗接種 折射出一盤散沙的特區政府

2021-05-25
文濤
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5-25 at 10.50.55.jpeg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速度持續不振,早已被社會詬病。基本上輿論除了歸責於一小撮立心不良的媒體和醫護外,更多批評矛盾指向政府的不作為,例如宣傳力度弱、各政府部門沒有好好配合推動接種計劃,特首和主要官員更動輒以類似威迫的語氣,要求市民接種疫苗,結果令市民產生更大的反感。

特區政府未有改善疫苗接種的宣傳工作,抗疫工作又出現重大失誤。上星期日,特區政府基於廣州和深圳出現零星的新冠肺炎個案,就倉促地將整個廣東省列為中風險地區,停上「回港易」安排,引起身在內地的港人不滿,即使在港的市民亦感到驚訝和疑惑,連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也公開批評政府的做法,最後政府在深夜「晚上的我打倒日間的我」,取消將廣東全省列為中風險地區,並繼續「回港易」安排。

從以上兩件事,可以反映出特區政府問責團隊,經歷2019年的社會動盪和2020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沒有從中吸取教訓,改善施政,更變成「一盤散沙」,各自為政,「食花生看其他部門出事」,不能凝聚成一個戰鬥團隊,對抗疫情,並促進經濟,改善民生,令社會再次團結、和諧起來。

在上者弄錯重點,宣傳乏力,團隊各自為政

自從3月起政府開展新冠肺炎接種計劃以來,特區政府以至一些建制派人士,在疫苗接種的宣傳教育方面,往往用錯語氣、弄錯重點,將事情「弄巧反拙」。從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多次「威迫」市民打針,不打針就收緊「限聚令」,結果惹起社會的極大不滿,最後要由特首親自澄清去平息風波。

再者,從3月至今,筆者沒有看到政府在宣傳疫苗接種的熱誠,令社會上的關注度不足,更遑論鼓勵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從而令疫情盡快緩和、消失。接種疫苗的廣告出現次數很少,而且宣傳方式單調,又沒有好好利用「明星效應」,找來各年齡層喜歡的明星,協助宣傳疫苗接種的好處,令市民可以積極地接種疫苗;反而入境處的換領新智能身分證計劃,用了演藝界、體育界明星協助宣傳,廣告出現次數和覆蓋範圍廣,加上換證安排方便,市民對入境處的工作加以讚賞。

回顧2003年「沙士」疫情下,由特首(包括特首夫人)到所有主要官員,都為了抗疫和環境清潔,走到前線,加上邀請明星藝人幫助宣傳,有效地宣傳清潔環境在對抗疫情的作用,鼓勵人心,提升社會士氣,同時各部門均同心協力,做好隔離檢疫工作,結果「沙士」疫情持續半年後消失,加上中央對港的優惠和支持,香港經濟很快就走出谷底,迎來快速發展。可惜,這些有效的做法,在今次抗撃新冠肺炎時候,差不多完全不見了。

另一個特區政府在抗疫一年多以來成效不彰的原因,是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沒有互相協助。以接載受疫情影響居民到檢疫中心為例,2003年淘大花園E座全座撤離,由特首作出決定到正式進行行動,只需很短時間,從隔離中心的食住設施、醫護人員調配、交通配套,以至居民撤離大廈後的其他雜務安排等,在當時沒先例可援下,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沒有令居民感到太大不滿,這反映當時特首、行政會議、政策局和部門,能夠成功協調,共同完成艱鉅的任務。

這些經驗竟然在今次疫情期間,完全沒有「照辦煮碗」。在安排受影響居民前往檢疫中心工作,政府工作效率遠低於2003年,居民需要苦候多時才獲安排,然後膳食和其他配套不足,更諷刺地出現「沒有肺炎菌,卻食物中毒」事件,令相關居民以至社會,對政府產生更大的反感,也令市民覺得政府工作「倒退」,更完全不像特首林鄭月娥當日競選特首時的最大優勢:熟識政策和政府運作。

今次「回港易」事件,衛生署及其上級食物及衛生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官員,不但沒有進行協調,更在社會出現極大批評聲音,被迫「朝令晚改」後,推卸責任,完全反映出部門間欠缺協調和承擔。

建制政黨需做好本份 促使政府恢復有效施政

面對現時疫情雖緩和卻未能「14天清零」,社會活動和「通關」未回復正常下,特區政府應發奮圖強,補缺拾遺,完善防疫抗疫工作。

當然,要一個即將任期屆滿的現屆政府主動地改善施政,有可能只是「緣木求魚」,建制派政黨和議員,必須盡本身的責任,通過公開輿論和立法會機制,督促政府改善施政,改善防疫抗疫工作,並提出具操作性建議,令政府可以跟隨施行。

倘若政府仍然繼續不作為、亂作為,建制派政黨又沒有做好監察政府施政、協助政府有效施政的話,香港只會繼續陷於現在的困境,無法早日走出疫情陰霾,恢復社會和經濟正常運作,莫非屆時又要中央出手,完善特區政府管治工作機制嗎 !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免針紙」的制度及法庭的判決是一回事,但另外一方面,我們純以「疫苗接種」為核心的防疫系統,又是否值得檢討呢?
    「疫苗通行證」的理念,是希望從側面鼓勵所有人接種。使不肯接種的人在社區內「寸步難行」。但既然疫苗只能防止重症率及死亡率,我們又應否大力推行「疫苗通行證」呢?

    寒柏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