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沙田城門河怎樣化身成著名龍舟比賽場地?
提起端午節,許多人都會想起吃糉子,還有龍舟比賽。提起龍舟比賽,也有許多人想起沙田城門河的龍舟競渡。
沙田區自1970年代發展成新市鎮,瀝源邨和美林邨是沙田最早期開發的公共屋邨,接著許多重要建設例如沙田污水處理廠、沙田馬場陸續落成,開發範圍由早年的沙田港鐵站附近延綿到馬鞍山一帶。至今區內人口有68萬,佔全港人口9.3%。
城門河的源頭來自西南方沙田和荃灣交界的城門谷,地名謂之「城門」,傳說歷史上該地曾多次被利用作為軍事要塞,發揮有若城門的作用,故以「城門」為名。至於城門河的出海口,就是位於東北面的沙田海。城門河的天然河道是南窄北闊,到1970年代中,港府在沙田填河造地發展新市鎮,城門被修整成一條十字型的河道直至今天。筆直的河道,靜止的河水,讓城門河變成一條水上賽道。自1976年開始,城門河每年端午節舉辦龍舟競渡,是沙田區的盛事。河邊兩岸還有單車道、緩跑徑,是沙田區居民進行體育康樂活動的大型場所。
龍舟比賽的賽道,大多以翠榕橋為起點,以沙燕橋為終點,長度一公里。激烈的龍舟競渡場面,不只吸引各大本地傳媒直播和報道,也受到外地人的注視,所以除了本地賽事之外,城門河也曾被挑選作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幫助了龍舟比賽提升為專業的體育賽事。
事實上,河道的水文特質和配套設施,十分有利於進行水上體育活動。在端午節以外,平日城門河常見各類划艇運動員接受訓練,這裡也是香港獨木舟總會的訓練中心。2009年香港主辦的東亞運動會賽艇項目就是在城門河舉行,當年香港隊的健兒蘇秀華和鄒廣榮更在這個賽場取得金牌,為港爭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城門河偶然傳出污染事件,幸好1990年代開始,政府積極跟進工業和生活廢水排進城門河的情況,經過治理後,河水水質總算得到改善。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