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老齡化」與中美關係

2021-06-28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AAA

343434343.jpg

近期,美國和中國先後公布了十年一次人口普查的初步結果,其中有不少共同之處:兩國人口增長率均有顯著下降,達到數十年來最低水平;兩國人口平均年齡接近,均為38歲左右。在人口增速放緩的同時,中美兩國均不同程度面臨人口老齡化壓力,而這將給兩國關係帶來一些新變數。

由於疫情,美國人口普查結果延後了數月。從2010年至2020年,美國人口增長7.4%,僅次於發生「大蕭條「的上世紀30年代。有三個州的人口出現凈減少,為1980年以來最多。隨着」嬰兒潮「一代步入老年,美國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具體數據將在8月的最終結果中顯示。

中國5月11日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過去十年,中國人口增長5.38%,創下近半個世紀新低。從人口結構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18.7%,65歲及以上人口佔13.5%,顯示出人口老齡化的特徵。5月底,中國宣布放開三胎生育政策,這是此次普查帶來的重要政策轉變。

近年來,中國老齡化問題引起美國媒體和學界的廣泛關注。一種觀點認為,老齡化將使中國喪失人口紅利,增加社會保障壓力。人口紅利減少會讓勞動力成本顯著上升,導致中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下滑。這種情況可能影響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潛力,延後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趕超美國的時間。另一種觀點認為,老齡化將逐漸改變中國的社會生態,削弱創新活力。一些美國智庫認為,出生率下降和老齡化將使徵兵變得更加困難,有可能影響中國中長期的軍事潛力和軍事戰略走向。

人口老齡化是美國找到的最新切口。上述觀點折射出美國對華觀察的一種戰略錯覺,即從看待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視角來尋找中國的薄弱環節,並將其作為中國發展必然減緩或停滯的論據。這種觀察中國的角度不僅忽視了中國作為超大規模經濟體和人口規模國家的事實,也低估了中國政治制度在應對重大挑戰時的強大能量。即便老齡人口增加,中國仍然有8.8億勞動人口,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多。而人口素質的顯著提升也將增強勞動力的競爭力。

這種錯覺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風險。例如,美國情報界近期發佈的《全球趨勢2040》就將中國人口老齡化作為一個決定性變量。在該報告的一個場景中,美國在全球建立起排斥中國的「民主包圍圈」,而中國則因人口老齡化陷入發展停滯。另有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將「快速關閉中國對外動武的窗口期」,從而讓中國更加急迫地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涉及其核心利益的領土問題。前一種觀點是變相的「中國崩潰論」,它低估了中國適應老齡化的改革潛力;後一種觀點則是新的「中國冒險論」,與中國的外交理念及推動全球和平與共同發展的實踐有巨大差異。這兩種純粹基於頭腦風暴的對華判斷可能導致美國決策層在看待中國時犯錯誤,進而讓中美關係面臨新的波折。

事實上,老齡化不僅是中國和美國的問題,也是全球問題。相比氣候變化和前沿技術風險等全球性議題,國際社會還未充分意識到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廣泛影響和對各國政治生態的長期衝擊。

當今世界的多數發達國家都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面臨着勞動力缺口,而最不發達國家多是人口增長最快速的地區。這種財富和人口分佈的巨大差異將不可避免地引發跨境人口流動。同時,老齡化也將帶來醫療、康復、家庭看護等領域的巨大需求和社會負擔。當前,這些領域的運營成本高昂,需要國際合作來推動技術創新,讓更多國家的老年人得到妥善照顧。此外,老齡化也給各國養老金運營帶來巨大壓力,金融機構需要通過新的產品設計和投資渠道,保障養老金的可持續性。

在上述議題上,中美兩國面臨着類似的處境,也存在眾多合作和營造共同利益的空間。隨着中美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這一問題對兩國議程的影響將更加明顯。兩國應當未雨綢繆,率先探討在該議題合作的路徑,包括如何發揮兩國比較優勢,如何促進雙方金融市場進一步雙向開放,如何避免養老金投資遭遇政治性因素干擾等。兩國還需要合作推進國際社會應對人口增長不均所面臨的極端貧困、糧食安全、難民流動等全球性問題,以更大的決心和共同意志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逐步緩釋這一問題對國際社會的長期衝擊。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國大陸正在加緊軍事備戰「武統」台灣,最早可能在2027年發動攻擊。中美交惡之際,這似乎是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的熱門話題。
    我多次闡明我的觀點:台灣不獨,大陸不武。
    但是這個簡單而意義重大的觀點似乎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同,因為他們聽到和看到太多關於兩岸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揣測以及中美為台海可能發生衝突而積極備戰的報道。

    王向偉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