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不平靜的海洋

2021-06-29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6-29 at 10.41.37.jpeg

美國抗衡中國,天天有新招式,但仍未改變其國力走下坡的趨勢。見美國光景,一些國家也蠢蠢欲動。

除唇槍舌劍外,海洋也成爲大國博弈的舞台。

「全球不列顛」碰壁

退出歐盟後,現屆保守黨政府要讓英國成爲「全球不列顛」。

英國艦隊會東來亞太;《金融時報》卻調侃艦隊規模有限,中國人對那軍事行動會沒有感覺。

英國海軍也到黑海刷存在感,遇俄羅斯強力回應。事後,英國政府欲大事化小,俄則公佈有關視頻、涉事英艦軍人對媒體透露實、肯特郡發現國防部機密文件等,折射英國防系統對保守黨政府的軍事擴張政策存在分歧。

約翰遜則把英艦游戈黑海說成是保護英國核心價值和自由航行,與美軍艦到南海游戈的說詞如出一轍。

黑海事件令人想起約翰遜政府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鼓吹「群體免疫」,直至首相本人染疫後才改弦易轍。

未知英國會否持續約翰遜的軍事政策。而北約接下來卻在黑海進行軍演,黑海可能成爲歐洲的一個新火樂桶。

俄海軍的中太平洋軍演

俄美峰會前夕,俄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旗艦「瓦良格」號巡洋艦等20餘艘水面艦艇、潛艇和支援保障船組成的海上編隊和米格-31BM等20餘架戰機,在太平洋中部進行軍演,曾一度進入離夏威夷海岸37至54公里水域。演習直至俄美峰會過後才結束。

那是俄國對北約東擴、美國在歐洲水、陸和北冰洋對俄施壓的一次回應。俄國沒有刺激中國,卻在中太平洋向世界顯示了軍隊戰鬥力。

習近平和普京舉行視頻會晤,並發表聯合聲明。

不應被排除中、俄或兩國海軍未來會再次在中太平洋舉行軍演的可能性。

海洋博弈非偶然

海洋運輸是國際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許多國家也隔海相鄰。因此,在世界大變局中,如上述連串的大國海洋對峙、博弈絕非偶然,也有以下特徵:

1) 大國的海上博弈,是硬實力比拼。

美國卻加緊與西方國家結盟制衡中俄,西方國家卻有各自打算。能否通過在大海比拼得償所願,需要看本國實力。

某些西方國家軍艦到黑海、印太游戈,超越了本國實際能力。若中、俄反擊,雖然美國樂見那些國家與中俄關係鬧僵,卻未必會爲那些國家提供它們所期待的支援。

英國積極響應美國政策。而美卻低調回應英艦黑海遭遇,顯示前者對「全球不列顛」的支持並不熱心。

英國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配合美國反華,中國駐聯合國官員則在聯大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促英方回應阿根廷「馬島」要求。目前,約翰遜政府還需要面對愛爾蘭等一大堆國內矛盾;當前英對外的一些舉措令人費解,也不一定能持續。

2)中太平洋成了關注點。

美國離間中俄關係至今並不成功;估計俄國會鼓勵中國海軍東出太平洋。事態發展值得關注。

美國軍艦、機在南海和台海肆意挑戰中國。如果台海出現戰爭,中國制止美國干預的方案之一是在太平洋中部對美施加軍事壓力,「圍魏救趙」,讓美軍無法西進支持台獨勢力。

台海兩岸目前尚未統一,但美國的第一、二島鏈已經不存在了。

3) 未來發展。

世界正從單極到多極轉變,群雄並起。美國霸權受挑戰,其他大國在海洋加緊部署,逐鹿海洋。

估計未來20、30年內,世界會與現在不一樣,海洋也會變得更不平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