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鳴:立陶宛為台灣正名 挑戰一中底線

2021-08-13
 
AAA

2323d.jpg

全國人口約280萬、國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的立陶宛共和國,竟然率先挑戰兩岸關係,挑戰中國底線,在全球成立首個台灣辦事處。中國立即召回大使,也讓立陶宛大使回國。美國與歐盟又插一扛,聲援立陶宛的決定。

台灣將在立陶宛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在歐洲國家首個以台灣為名成立的代表處。是繼 2003 年在斯洛伐克設立代表處,相隔 18 年後再在歐洲設立代表處。但斯洛伐克的代表處,名為「駐斯洛伐克台北代表處」,而非以台灣為命名。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 20 日指,以台灣為名成立代表處意義重大,「更能讓歐洲了解我們代表 2,300 萬的台灣人」、同時突顯台灣積極拓展與歐洲各國關係的決心,蔡英文形容是「重要外交突破」。

中國政府召回大使予以反擊

立陶宛本身亦與中國有邦交,故今次亦是台灣首次在中國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嚴重的挑釁行為,引起了中方的憤怒,中國隨即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以作抗議,是為自歐盟 1993 年成立以來,中國首次自歐盟國家召回大使。中國下逐客令,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其駐華大使。

中國外交部發表,宣布召回大使。並表示:「近一段時間,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覆交涉、曉以利害,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此舉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方正告立方,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中國同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中國政府和人民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不可動搖,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紅線不容觸碰。」

立陶宛死磕不為所動

立陶宛對中國的決定感到「失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認為,立陶宛自與中國建交以來,一直遵守「一個中國」政策。立陶宛駐中國大使正隔離中,政府表示,一旦隔離完成便召她回國。其總統表示,「立-中關係應建基於互相尊重原則。否則,對話會變成單方通碟 (one-sided ultimatums),這在國際關係並不能接受。」並認為,作為主權國家,立陶宛會決定其經濟及文化外交關係。

立陶宛近年與台灣積極發展關係,走的很近。去年 4 月,台灣公布捐贈立陶宛 10 萬個醫療級口罩,到今年 6 月 22 日,立陶宛宣布向台灣捐贈 2 萬劑阿斯利康 COVID-19 疫苗。立陶宛政府當時曾表示,熱愛自由的人們應相互關照,朋友互助是很自然的事。

自 2012 年起,立陶宛與多個中東歐地區國家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與中國展開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經貿合作項目,又稱 17+1 合作。然而今年 5 月,立陶宛宣布退出「17+1」,更敦促其他歐洲國家一同退出「17+1」,給中國難堪。

帶頭退出的立陶宛指,「17+1」對歐盟構成「分裂」因素,認為歐盟成員國應轉而採用「更團結的『27+1』模式」應對中國。據早前消息,愛沙尼亞與羅馬尼亞已正考慮退出「17+1」。

立陶宛退出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被視為「冷處理」事件,沒有點名批評,只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機製成立 9 年來成果豐碩,不會因個別事件受到影響。」

中國嚴厲反擊竟遭美國反對

中方因台灣當局獲准在立陶宛(Lithuania)設立代表處採取行動。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稱華府支持歐洲夥伴與台灣發展關係,美國與北約 (NATO)成員國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並譴責北京的報復行動,即召回中國駐立大使,以及要求立陶宛召回駐華大使。普賴斯在例行記者會稱:「每一個國家都應能決定其『一中』政策輪廓,不受到外在脅迫。」

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稱事件雖屬中國與立陶宛雙邊問題,但中國與歐盟成員國雙邊關係的發展,亦無可避免會影響中歐整體關係。歐盟對於中國的做法表遺憾,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事實上,台灣在美國華盛頓設立的辦事處,駐美國的機構,公開名稱是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私下亦稱「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處,其它各地,如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都不以台灣為名。

中國維護主權,撤回大使是嚴重程度很高的一種行動,僅次於斷交。很顯然,中國對立陶宛近期的行為予以力度極大的反擊,更重要的是,中國不願立陶宛影響統一中國的舉措為歐盟和西方國家作出「榜樣」。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觸犯到的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已直接影響到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召回大使的舉動意在向立方傳遞「絕不接受」的明確態度。這一舉動在中國外交的歷史上非常少見,也說明兩國關係已遇到嚴重挫折。

 

文章原刊於微信公眾號《碩鳴灼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外國遊客缺席,對中國來說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傷害,不會像其他國家例如泰國或冰島,因為泰國、冰島的經濟嚴重依賴遊客。目前,中國遊客國內旅遊的支出比2019年更多。但儘管如此,中國仍有許多企業依賴外國遊客,少了外國人,意味說,中國失去向外國人展示積極形象的機會,當地導遊收入也銳減。

    銀鳴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