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從駱惠寧落區重溫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國慶前夕再次深入基層,探訪籠屋住房,並探訪在疫情下生計大受影響的漁民,傳遞中央對香港基層民生的關心關注。隨後,特區官員和建制派人士亦風行草偃相繼落區訪貧問苦,慰問基層、聽取訴求。這樣的政治新風頗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駱惠寧這次落區深入基層,拉開了中聯辦「落區聆聽、同心同行」系列活動的序幕,輿論認為體現了中聯辦工作思路和作風的重大轉變,簡單概括就是深入香港基層,融入香港社會,走好群眾路線,解決市民最大的關切。套用駱惠寧在探訪籠屋住戶時所說:「最根本的是要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中聯辦落區到駱惠寧重申「以人民為中心」,都顯示出了中聯辦工作的新風,也令人想起毛澤東名篇《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中央委員會報告的結論的講話,後來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為題編入1951年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對當時贛南蘇區幹部作風的寫照,毛澤東在講話中引用了贛南蘇區人民的一句由衷感嘆「共產黨真正好,甚麼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要求共產黨人要關心群眾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
對於怎樣才是以人民為中心,毛澤東提出:「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在很多人看來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小事,毛澤東認為都是共產黨人的大事,「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
以人民為中心,也要注重工作方法,所謂工作方法就是解決群眾問題的方法。毛澤東指出,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注意工作方法,「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他把工作任務與工作方法的關係比喻為「過河與橋或船的關係」。「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如何落實有關工作?不單要提出任務,更要提出具體方法,「如查田工作、經濟建設工作、文化教育工作、新區邊區的工作,一切工作,如果僅僅提出任務而不注意實行時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末,甚麼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毛澤東強調要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今日讀來仍然是振聾發聵。
這篇80多年前的講話,放在今日香港也並不過時。這篇講話闡述了共產黨密切聯繫群眾的方法,既要關心群眾生活,更提出解決群眾最關切的問題,不論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都提出方法解決,這是共產黨群眾工作的初心,也是共產黨得天下、守天下的秘訣。這個初心正體現在駱主任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之上。
為甚麼香港特區政府的官員總給外界一個不食人間煙火、不接地氣的印象?原因是市民看不到他們是真心關顧群眾生活,真心與市民同行。真正的群眾工作,不是為了做騷,不是為了選票,不是為了形象,而是真心實意的走入群眾,了解群眾困難。施政不能夠只看報告、看圖表,不能夠只與上層精英接觸,更要與社會各界尤其是基層同行,要接地氣,要與群眾同呼吸,更重要是「以人民為中心」。這本來是對「治港者」最基本的要求,為甚麼回歸24年的今日,才知道深入群眾的重要?
現在中聯辦、特區政府、建制派在「關心群眾生活」上展現了新氣象,下一步就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在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上,既要摒除既得利益者的阻礙,更要破除官僚主義的自我設限。香港官僚重視程序公義沒有問題,但任何公共政策始終要重視結果,程序再完備但結果甚麼都做不了,這樣的程序公義是沒有意義。就如在房屋問題上,香港並不缺地,而是缺乏開拓的決心,缺乏突破各項行政、制度障礙的擔當,這需要政府更加積極有為,「以人民為中心」突破各種阻礙、破除官僚主義,讓施政回歸人民,這正是駱主任落區要傳達的一個重要信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