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展豪:香港住房見曙光?
住房問題困擾香港多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詳細勾劃香港未來發展藍圖,重中之重為新界北整體發展規劃,政府將透過一系列增加土地供應措施及大刀闊斧工程,建立面積達3萬公頃的宜居宜業宜遊北部都會區,聲勢較「明日大嶼」還大,促使香港的城市和住房規劃迎來大變天。
眾所周知,香港樓價長年居高不下,普羅大眾上車難,輪候公屋又無了期,面對昂貴租金,部分基層家庭只好租住空間狹小的劏房。劏房湧現,歸根究柢是土地供應不足,以致住房供求失衡的結果。
這是大家熟悉的供求定律,當發展商的儲地不足,賣完一幅少一幅,自然會善價而沽,以更高的價錢賣出手上土地,令樓價躍升;但當土地供應量增多,競爭大了,發展商便不再囤地,甚至要拓展業務,發展不同階層的住房,例如推出價格相宜的房屋予屋邨住戶換樓。
觀乎《施政報告》內的「闢地」措施,包括擬修訂《新界條例》放寬出售祖堂地限制、啟動涉及約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和約220公頃的屯門西地區規劃、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等,正可反映政府發展新界西北部的決心之大。這個大面積的整體規劃,包括商業、研發基地、住房用途,將是迎接前海發展機遇的房角石,配合增建跨境鐵路,為一灣之隔的新界西北及前海接軌,成為潛力無窮的商住生活圈。
如上述所言,發展新界西北是大勢所趨,但成敗還看周全規劃,新加坡則是值得借鏡的好例子。當地城市規劃長遠而周全,以宜商宜居的「花園城市」理念,建立生活配套完善、環保綠化、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另外,在建設大型商場上,新加坡亦避免了商場間的定位重複和惡性競爭,同時亦設立舖位面積最低尺寸要求,保障商戶發展,善用土地資源。
香港住房發展停滯多年,今次的大型社區規劃,確是令人期待。還望特首換屆後,樓房政策繼續落實發展,迎來新一片新景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