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 港為何立法禁止歧視大陸人
近年來香港和內地的民間矛盾和衝突愈趨激烈,香港人歧視內地人的情況也明顯惡化。根據平等機會委員會年初公布的數據,該會過去三年一共接獲492起相關投訴個案,每年分別有69宗、96宗及327宗,投訴個案在三年內急增了近四倍。
在建制派陣營的大力推動下,港府就保障在港內地人免受歧視的立法工作,近來終於有了突破。平機會主席朱敏健早前透露,已向當局提出建議,包括在《種族歧視條例》中加入「族內歧視」。隨着新一屆特區政府明年7月上任後有望啟動立法並通過相關法例,港人歧視大陸人的行為日後將屬於違法。
環顧全球各地,每個社會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本地人歧視外來人的現象。香港人和內地人縱然都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人,在這方面也不例外。早在1997年前,大陸的經濟條件遠遠落後於香港,許多港人都對內地同胞衍生出鄙視心態。移居香港的大陸新移民,甫到香港往往會遭到本地人歧視。
曾幾何時,港人一度將大陸新移民貶稱為充滿歧視性的「阿燦」。到了九十年代,一部港產片《表姐,你好嘢》走紅,更加深了港人對大陸人的負面觀感。
1997年之後,「阿燦」這類帶有侮辱色彩的流行語一度淡出香港社會。但在2010年左右,港人歧視內地人的情況又再次惡化,部分人更用「蝗蟲」作稱呼。
香港社會歧視內地人的問題突然再現,很大程度上和「港澳自由行」政策有關。中央政府於2003年實施「自由行」政策後,初期確實給香港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但同時也成了一把「雙刃劍」:大量內地遊客湧入原本就很狹小的香港,引發物價上漲之餘,也擠佔了本地人生活資源,出現「搶奪」分娩床位、奶粉等諸多民生問題,引起港人日益不滿。
與此同時,港府對上述問題消極應對,使得港人對特區政府的不滿逐漸轉移到中央政府和內地旅客身上。隨着大陸經濟的不斷發展,部分內地民眾財大氣粗,在香港旅遊時出現不文明行為,進一步加深了港人對內地人的敵意。兩地民間的衝突也日趨嚴重。
當港府還未適時解決上述問題時,2014年佔中運動又接踵而來。北京否決民主派的普選訴求,導致一些港人更加憎惡內地人。泛民政黨為了選票也愈加激進化,這邊廂強調普世價值,那邊廂又附和歧視大陸人的右翼民粹,以致社會上歧視大陸人的言行愈來愈多。
本來,兩地民眾的衝突完全可以通過同源文化來化解;可香港年輕人多是第三代移民,對大陸的情感與認同並不深刻。部分人在網絡煽動的影響下,排外心理、本土意識逐步升溫,結果由最初歧視內地人,到最後極端到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謀求「港獨」分裂。
2019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反修例社會運動,更將港人的反大陸情緒推向高峰。那段時期,在港的內地旅客或者新來港人士就算表現低調,也往往因為講普通話而無端遭港人仇視辱罵,許多在港讀書的內地生擔心人身安全,紛紛離開香港。
記得當時情勢最極端的時刻,連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收到大陸朋友來電,都會小聲地跟他們說等下了車再通話,原因是擔心被周邊的港人誤以為我是內地人,會向我施以暴力。
去年初新冠疫情在香港爆發後,社會上反政府運動開始收斂,但港人仇視內地人的現象並未因此而銷聲匿跡。一些餐廳甚至以「謝絕瘟疫」為藉口拒絕招待內地人。有看不過眼的民主黨黨員要求平機會介入事件,調查這種明顯是歧視同文同種的同胞的行為,豈料竟被黨內其他人群起圍攻。
所謂一葉知秋,民主黨作為香港對大陸最友好的民主派政黨,也不願和港人歧視內地人的行為割席,正折射出香港社會針對內地人的民粹狂潮之盛。
在當前的香港法律之中,與反歧視相關的法律只涵蓋涉及性別和種族的領域,並不適用於族群之間。所以近年許多港人針對內地人的言行雖然明顯涉及歧視,當局卻無法作出檢控。這也是港府這次決定修例的最大原因。
但話說回來,修訂歧視條例只能針對問題的表象,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港人歧視和針對內地人的民粹行為,宛如一個醉鬼在高級晚餐會上大吵吵鬧鬧,雖然讓人皺起眉頭不高興,客觀上也在是把過去一直隱藏的諸多社會問題曝露出來。
港府必須清楚認識到近年兩地矛盾升溫,是涉及到文化差異及社會資源分配等問題,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行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