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六中全會要處理甚麼問題?

2021-11-08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shutterstock_1444481438.jpg

自本月1日以來,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每天都在頭版刊登「新時代的關鍵選擇」系列報道。在1日刊登的「開欄的話」中,該報解釋,該系列旨在回顧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和決策;充分展現習近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勇氣擔當與情懷,以及百年中共的風骨和品質。

這顯然是為在星期一至四(8日到11日)舉行的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六中全會),以及會上將通過的中共成立以來的第三份歷史決議,進行鋪墊。

按慣例,每屆中共中央都會舉行七次全會,其中六中全會是在一屆中央任滿前一年召開,是中委們討論重大問題的最後一次全議。在早前多年裏,歷屆六中全會都是處理意識形態和黨建相關問題,因而也被形容為「務虛會」。

不過,自從習近平上台以來,六中全會就發揮深遠的影響,比如2016年舉行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習近平在全黨的「核心」地位。至於十九屆六中全會,主要使命則是通過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決議的命名顯示,它將全面總結中共百年的成就和歷史經驗,也就是要把中共獨特的「成功經驗」以中央全會決議的形式固定下來,並「管轄」未來數十年中共的任務和方向,引領中共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那麼,這份歷史決議將會包含哪些內容?

目前,習近平在明年中共二十大後連任、進入第三任期並無懸念。《人民日報》推出的造勢文章,顯示習近平的權威將被進一步提升和強化。毛澤東等中共歷代領導人的貢獻當然也不會被新的歷史決議忽略,但習近平「比肩毛鄧」的地位將會更明確。實際上,2017年中共十九大已經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中共黨章,此前在中共的系列指導思想中,只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被冠上領導人的名字。

至於中共的「成功之道」,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柴方國10月26日發表《在總結歷史經驗中開拓前進》一文,將之歸納為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性質宗旨等。

這些辭藻聽起來有些抽象,但其要旨就是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與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始終堅持中共領導、中共的意識形態、人民立場及基本制度。從西方看來,這是試圖將兩種不可能糅合的體系糅在一起,但在中共高層眼中,這恰恰是中國實踐的「成功之道」。胡錦濤時代曾宣揚的「中國模式」即包含此意,今後也必須毫不含糊地糅下去。

一些人會記得,2013年1月、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不久後在中央黨校講話時,就提出「前後兩個30年不能互相否定」(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的觀點,當時就引起了爭議。這些年觀察下來,中共正是一直在這種看似矛盾的地方尋求把握住平衡。

今年至今,高層為了「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惜犧牲經濟增長強力整頓互聯網企業、打擊校外培訓行業,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就反映了這個思路:既利用市場經濟與全球化推進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保持中共對各方面的掌控。

在中共二十大前以及中共「新的百年征程」開始之際,用新的歷史決議將上述「成功經驗」固定下來,具有統一黨內思想的目的。這也側面反映出,黨內思想還存在不夠統一或認知仍不夠堅定的情況,部分精英與此前的利益結構仍有糾纏不清的關係,這是中共邁向「新的趕考之路」時仍面對的挑戰。用高層的話說,是團團伙伙、各行其是的隱患並未消除。尤其在當前與可預見的將來,中美競賽、中西方意識形態對立以及中國自身經濟下行風險都可能加劇,中共更需要通過總結歷史來統一思想,確保黨內團結在壓力下不動搖。

實際上,中共愈是明確要堅持自身特色的政治制度、中西方的對立就愈可能加深,因此中共也正為迎接更嚴峻的國際形勢進行準備。

六中全會預計也會就當前備受關注的兩大問題:中美關係和兩岸問題進行討論,商定對策與凝聚共識,外界可能在後續發展中觀察出端倪,但是全會對於這兩個問題的討論結果估計不會公諸於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或至少前後執政20年,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實現民族復興第一步。如果2033年卸任,那時候大約80歲;如果2038年卸任,大約85歲。環顧全球,八十歲的政治家比比皆是,拜登卸任已八十二歲。

    李伯達  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