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好事:藝術共融 足畫家繪出生命色彩
2021-11-11
AAA
盧佩鏞,一名天生沒有雙手的女畫家,下雨時不能打傘、走路時不能使用智能電話、購物時不能找續,她卻用一雙巧腳執起畫筆、下筆風雷,將外人看似灰暗的殘疾人士生活,繪畫成多采多姿的人生。
佩鏞總是笑臉迎人,猶如一顆「開心果」,她的樂天性格遮掩了身體的不足之處。佩鏞形容這是上天賜予給她的最大份禮物,「讓我去面對自己的不一樣人生的時候,多了一份樂天」。她對自己擁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以正面思維面對自己的短處,但有時外界的目光卻難以避免,歧視還是偶然會發生。
有一次,佩鏞到茶餐廳用膳,如常用腳提起餐具時,同桌的其他食客見狀,不禮貌地發出「哇」一聲,再要求轉枱。佩鏞憶述當下的感覺是難堪的,但細想後發現殘疾其實不是自己的問題,認為社會對殘疾人士需要再加深認識。自此,面對一些不禮貌、不善意的眼神,佩鏞不會逃避,反而會望住他們,「我認為這是一種教育」。
冀透過畫作改變大眾對殘疾人士觀感
盧佩鏞作品:《你們看我》(左),《我看你們》(右)
或許是親身經歷過不愉快的事情,佩鏞喜歡利用作品說話、說教,藉此教育大眾。佩鏞筆下的《你們看我》及《我看你們》作品,描繪出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的看法,總是帶點異類的目光,佩鏞希望透過作品表達眾生平等的信息,「每個人都有不同殘疾,只不過剛好你們看到我的不足」。
盧佩鏞作品:《沒有傘的孩子盡情奔跑吧》
《沒有傘的孩子盡情奔跑吧》是佩鏞抒發情感的作品,描繪自己面對逆境的心態。畫中的主角就是佩鏞本人,因為天生沒有雙手,下雨時不能打傘,只好穿著雨衣,讓雨水淋透身驅,看似很無助、不愉快的事情,佩鏞卻利用鮮艷的色彩去繪畫。佩鏞解釋,環境不會變,世界常常會下雨,唯一可做就用逆思維去面對此事,改變自己的心態,或會有不一樣的體會,而畫中的她正是凝望著雨水,發掘下雨的得意之處。
把握歲月 做全職藝術家追夢
「我的夢想是做一名藝術家」,疫情持續籠罩香港,不少打工仔生計受影響,佩鏞卻選擇辭去從事了20多年的工程繪圖員一職,向全職藝術家之夢進發。佩鏞坦言,在香港做全職藝術家十分困難,但她想把握歲月追尋夢想,期望透過利用藝術作品作溝通媒介,向社會大眾展現積極正面的訊息。
佩鏞稱,不論殘疾與否,所有人均面對同一樣的課題,就是如何「活好」。佩鏞認為自己很幸運,「有些人窮一生都未必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但我很早已找到」,因此她認為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不妨勇敢去爭取及嘗試,「不行前、不踏前、不勇敢去做,就只會原地踏步」。
佩鏞閒時會到長者中心教長者畫畫,每當看見長者完成畫作的滿足感,她就會感到很欣慰,對她而言,畫畫最重要的是享受過程,令人產生愉快的感覺。
「交換所能」計劃 線上藝術科技助發展
不過自疫情後,許多畫班工作都紛紛叫停。但在香港展能藝術會的協助下,佩鏞參與了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的「交換所能」展能藝術家線上藝術科技應用培訓計劃。她透過計劃學習利用線上科技,舉辦網上繪畫班。此外,佩鏞又透過網上學習方式,向身處英國的導師學藝,她形容此為很有趣的經驗,猶如開拓了一個遼闊的世界,令藝術交流不受地域界限,「現在的世界非常依賴網絡,不論是否殘疾人士,都應該學習更多,讓自己的知識增長可以更遼闊」。
對佩鏞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硬件上的配合,例如攝影機的角度、收音問題等等,只要器材及工具配合,就能順利舉行開網課。
(香港展能藝術會執行總監譚美卿)
香港展能藝術會執行總監譚美卿表示,疫情下藝術展覽難以舉行,全球藝術界已轉移至線上發展,不過對展能藝術家而言,線上科技卻是種挑戰,例如視障藝術家如何利用互聯網分享作品。因此,在線上藝術科技應用培訓計劃中,展能藝術會加入通達元素,例如手語即時傳譯,助展能藝術家掌握新科技。
藝術已滲透佩鏞的生活,猶如一雙無形的手,讓她在畫中展翅高飛,將樂天、積極的正能量傳播開去。佩鏞於今個月13日,將會出席滙豐香港社區節舉辦的水墨畫工作坊,如果大家有興趣觀摩一下佩鏞的作品,可以到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