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美國通脹會失控嗎?

2021-12-03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shutterstock_242498194.jpg

11月23日,白宮宣佈,作為「持續降低油價和解決全球供應短缺問題努力的一部分」,將釋放5000萬桶戰略儲備石油平抑油價,以遏制美國嚴重的通貨膨脹,並稱將與中國、印度、日本、南韓和英國同時進行。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通脹居高不下。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資料,10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12個月內上漲了6.2%,為1991年以來最大同比增長,且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超過5%。
前些日子,國際原油價格一度衝至每桶85美元左右,達到7年來的最高水平。更為誇張的是,在過去一年裏,汽油零售價格上漲了60%以上,創下了2000年以來最快漲幅。
隨着中期選舉臨近,通脹已成為拜登難以逃避的一個政治問題。蓋洛普民調顯示,26%的美國人認為,失業、通脹等經濟關切和總體經濟是美國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有7%的人直言,通漲問題最為緊迫。
為了給物價降溫,拜登政府多次向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他主要產油國喊話,要求它們增產石油,但一直沒有得到正面回應。許多美國人將通脹高企歸咎於政府政策不力,拜登的支持率在每個「搖擺州」 都處於低位。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民調指,82%的美國人發現他們常買的商品「比以前更貴」,67%的美國人不贊同拜登政府對通脹問題的處理,是贊同者(33%)的兩倍多,而認為目前經濟狀況良好的美國人只有30%。
對此,拜登政府別無選擇,只能尋求通過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並努力緩解供應鏈問題,作出全力以赴應對通漲的姿態,並明確承諾,如果有必要,總統「隨時準備採取進一步行動」,「利用全部權力,與世界其他國家協調,在我們擺脫疫情之際確保供應充裕。」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受石油禁運和伊朗革命影響,加之美國政府濫用凱恩斯主義刺激經濟,導致通脹率從60年代末的2%,飆升至1974年的12%,再上升到1980年的14.5%,出現了經濟停滯、失業加劇與惡性通脹並存的局面。
一些人擔心,美國通脹會否失控,再現上世紀70年代高通脹的慘淡景象。儘管一些人對美國的通脹走勢憂心忡忡,但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很難回到高通脹時代。
首先,這次的油價漲幅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宣佈石油禁運,原油價格從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漲幅超過四倍;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第二次石油危機使國際原油價格從1979的每桶15美元漲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翻了一倍多。這次油價漲幅顯然遠沒有那麼高。
第二,尚未出現系統性通脹。雖然美國的通脹率不斷衝高,然而,通脹水平卻因地而異,因物而異。一般而言,小社區的通脹率要高於大社區。離海岸愈近,通脹率愈低。這意味着美國這次通脹不是由廣泛因素觸發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供應鏈中斷衝擊單個市場造成的,尤其是汽油和其他石油產品價格快速上漲導致交通成本增加成為主要推手,而非消費者和企業的過度需求所致。
此外,不同類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漲幅也有差異。例如,食品價格上漲了5.4%,但白麵包價格僅上漲了1.3%,牛肉價格則上漲了20%;無鉛普通汽油上漲了51%,但電力卻下跌了0.1%。也就是說,通脹並不是因為所有東西都變得更貴了,除了一些經濟部門的價格迅速上漲之外,其他部門的價格仍然穩定,甚至還有些下降,沒有出現系統性通貨膨脹。
第三,美聯儲局仍有足夠的政策調控空間。長期以來,聯儲局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物價穩定通常居於首位。為了適應低通脹環境,去年八月,聯儲局引入了「平均通脹目標」政策框架,允許「一段時間」內通脹率「適度」高於2%的目標,貨幣政策目標更為側重充分就業,對通脹尚未採取先發制人的果斷措施。
若是放在過去,依目前的通脹水平,聯儲局早就採取行動了。有了「平均通脹目標」政策框架,對聯儲局而言,那句古老的格言已不復存在,那就是如果你與通脹面對面,那就已經太遲了。相反,聯儲局會盯着通脹看一段時間,只有在確信通脹將持續的情況下才會採取行動。

shutterstock_629995424.jpg
這也難怪聯儲局不急於推動加息。目前,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央行都面臨克制加息的壓力。在國會斥巨資刺激經濟復甦的情況下,聯儲局如果不利用新政策框架的靈活性而匆忙加息,會導致美元升值,經濟進一步放緩,市場或將反應過度,影響聯儲局的聲譽,招致政治壓力,一動不如一靜。
何況,過早加息還會帶來政府債務再融資成本增加問題。目前,聯儲局持有從商業銀行隔夜拆借得來的5.6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務,一旦加息,聯儲局自己將不得不開始支付更高的利率,並減少支付給政府的紅利,導致財政赤字規模擴大。
此外,美國債務約佔GDP的12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短期債務,利率上升很快會體現在更高的政府債務再融資成本上,再融資成本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美國不得不面臨的重大問題。
遺憾的是,凡事常常是計劃跟不上變化,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也多多少少改變了聯儲局對通脹性質的判斷。
當地時間11月30日,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最近新冠病例的增加和Omicron變體的出現給就業和經濟活動帶來了下行風險,並增加了通脹的不確定性。對病毒的更大擔憂可能會降低人們工作的意願,這將延緩勞動力市場的復甦,並加劇供應鏈中斷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鮑威爾首次未將通脹描述為「暫時性」的,強調可能會考慮提前數月完成縮債行動。這番表態更加貼近市場需要加快縮債並提前加息的預期,預示着聯儲局很可能調整資產購買步伐,並比預期更早地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應對高通脹。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或許是出於對航空業陷入蕭條的擔心,Omicron變異病毒的出現一度導致日投資者拋售原油,11月26國際原油價格更是重挫逾10%,西德克薩斯州中質油自9月末以來首次跌破每桶70美元,布倫特原油跌至75美元以下,似有神助推國際油價下行。
迄今為止,儘管油價重挫後開始反彈,但美國等國釋儲可望平抑油價上漲趨勢。石油輸出國組織經濟委員會預計,12月將出現40萬桶/日的過剩。如果繼續釋儲,1月將擴大到230萬桶/日過剩,2月達到370萬桶/日過剩。從產業層面看,原油市場基本面將會由供不應求逐步向供過於求,
總而言之,美國的通脹短期內難以消失,但總體看還是可控的。儘管供應緊張持續多久仍難以預測,但正如鮑威爾所指,包括聯儲局的經濟學家繼續預期,隨着供求失衡的緩解,通脹將在明年大幅下降。
目前,市場對聯儲局加息預期急劇升溫,預計明年將至少加息兩次,每次0.25個百分點。 預期5月加息的概率已升至57.9%,6月加息概率更達91.2%,12月有可能還會第三次加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直以來,港人把「聯儲局放水救經濟」及「美國大選年將要減息」等想法看得太過理所當然。或許美國利息確實即將見頂,但始終不代表明年一定會大幅減息。

    寒柏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