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 | 星期一
 

《言語有理》淺談學前兒童的遙距言語治療

2021-12-07
 
AAA

淺談學前兒童的遙距言語治療_游小君女士.jpg

2020年開始 ,疫情大大改變了世界的運作模式。疫情最險峻的時候,各人都需要減少外出以保障自己及社區的健康。但是,有言語能力困難的學前兒童及家長於這時刻更需要言語治療師的協助和建議。以往主導的面授課堂既然未能應用,遙距訓練模式就可大派用場了。

其實,遙距言語治療已於外國推行了一段日子。 外國地域大,有些家庭住處較偏遠,言語治療師未能安排恆常的面授訓練,故遙距言語治療令這類家庭得到恆常的專業跟進 。
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指出,有研究反映面授與遙距言語治療服務成效相若。以下是一些影響遙距言語治療成效的因素:

(一) 學童身體及感官狀態:聽力、視力和身體耐力(能否安坐/ 站立一段時間) 的表現。
(二) 學童的智能、行為及動力:即學童能否專注於電子螢幕、能否於鏡頭前維持恰宜的肢體動作及聲音,令畫面及聲音傳送順利。
(三) 溝通能力:包括學童說話清晰度及理解能力、有否熟悉學童能力的家人於訓練時傳遞信息。
(四) 學童家中資源:包括遙距訓練的硬件及網絡穩定性、 恰當的環境作遙距治療訓練,及學童和照顧者使用遙距言語治療器材的能力。
以往,治療師於學前兒童的面授言語治療課中已大力推動家人參與,唯果效因人而異:仍會有家人認為帶學童去上課已是完成責任。可是,當遙距課堂成為主導,家人參與言語治療訓練就來得更立體和重要︰學童能否於特定時間順利進入遙距訓練課堂、課堂中調整音量大小及畫面,以及課堂中一些互動畫面的操控(運用滑鼠/ 在螢幕打圈)都需要家人在課堂前後準備及幫忙。


另外,由於治療師與學童身處不同空間, 有時候治療師未必能看到學童當下的困難。若果家人能夠觀察到學童表現吃力而告訴治療師,治療師就能將課堂調節至更合適學童的學習速度,而家人也可在過程中學懂協助處理學童困難的小技巧。比如遙距構音訓練時,治療師未能親身為學童提供觸感提示( 如讀“他他音”時,舌尖應先放上顎預備,治療師可用棉花棒點一點學童的舌尖和上顎才請學童試讀)。這時候,家長可透過治療師的遙距指引及圖解,學懂如何協助後運用,治療師再提示需要修正的地方。可見,家人擔當了比面授訓練時更大的任務,而令學童受益更大。因此,無論遙距或面授課堂,希望家人都能積極參與治療訓練。
遙距和面授課堂一樣,言語治療師上課時必須保障學童及家長的私隱。另外,治療師也要額外留意標準化測試,以及訓練物料的知識產權問題。現時未有太多資訊指出上述物品能否自製電子版來用於遙距治療模式中。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臨床導師 游小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